独立二营的狙击手是从各部队里专门挑出来的“神枪手”……此时中国部队还没有“狙击手”这词,战士们通常将那些打枪打得准的称为“神枪手”。
挑选出来也并不是说直接就做为狙击手了,还要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的训练及淘汰,最终才能在独立二营中担任起“狙击手”这个角色。
独立二营的狙击手在张弛的训练下,甚至都比美军还超前。
比如,此时的狙击手大多还是一人一枪,而张弛训练的狙击手,则是经典的两人组合,一人负责射击,另一人负责观察和掩护。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低效率的组合……两个人只用一把枪,怎么着战斗力也比不上两把枪吧!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原因是狙击镜虽然可以放大,但是视野却小,想要寻找有价值的目标并不容易,射杀一个目标寻找下一个目标时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有一个观察员配合就不一样了,狙击手瞄准时观察员就寻找下一个目标,接着适时将目标的位置报给狙击手,于是这么一枪接着一枪下来,两人一把枪能发挥的作用反而比两把枪还要大。
就像现在这样,独立二营数十个狙击小组在第一时间就将日军的军官、机枪手、掷弹筒射手给解决得差不多了,日军在第一时间甚至都没人下令组织防御……
接着发挥作用的就是战士们手中的各式武器:
步枪“砰砰”的对日军一个个点名,机枪一排排的扫出子弹将敌人压制在地上无法动弹,火箭筒“嗖”的一声打出冒着尾焰的火箭弹,当场就把日军用于当作掩护的汽车轰上了天,迫击炮又照着要撤退的日军一阵乱炸封锁了他们的退路……一时日军就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乱成了一团。
后来侥幸活下来的几名日军俘虏回忆:“这一仗对我们来说是莫名其妙的一仗,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敌人是谁,不知道命令是什么,不知道谁在指挥……这种无序的情况在以前几乎没有!
日军会这么说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日军的指挥系统很严密,尤其是陆军,少佐死了就大尉指挥,大尉死了就中尉指挥,于是一般情况下都有会有人指挥。
但是,因为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日军军官在第一时间就大批的被中国狙击手“点名”,紧接着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使许多日军大尉还不知道少佐死了指挥权已经落到他身上了。
有些就算知道是自己指挥,但在那种混乱而且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指挥。
打了几分钟,张弛就下令道:“上刺刀!”
“上刺刀!”
……
由于每连都有手持步话机通讯,于是命令传达得迅速、到位。
接着随着张弛一声令下,战士们就从藏身处跳了出来朝日军杀去……
日军怎么也想不到,一向以擅长近战、肉搏战的他们,今天竟然会碰到一支主动与他们打近战、打肉搏战的部队。
不过这些擅长打近战的日军,此时早已没了当年的英勇,他们甚至连刺刀都来不急装,扭头就朝机场方向逃去。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六章 机场
如果只是尽可能的杀伤日军的话,张弛或许会选择在原阵地多打上一段时间,毕竟此时的日军已经落入中**队的包围圈,而且中**队也有炮火封锁住了日军的退路,再加上中**队做好了十足的伪装还有火力上的优势,这么打下去日军的伤亡肯定会越来越大。
问题就是……张弛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杀伤日军,更是要夺回机场。
张弛相信,此时驻守机场部份的日军还不知道此处的状况。
这一个是因为日军指挥官、通讯兵等在第一时间就被狙击手干掉了,日军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联系驻机场的日军。
另一个则是因为在此之前日军一直在追杀着美军,于是这个方向会有枪声和爆炸声是很正常的,顶多驻机场的日军以为这更密集的枪炮声就是碰到点美军的拦截。
于是,张弛就希望能一路追杀着这些日军返回机场,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重新夺回机场顺便将进攻浦添机场的日军消灭掉。
张弛的想法是对的,因为驻机场的日军的确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有些太出人意料了,上一秒日军还大获全胜、势不可挡,下一秒刚刚才出去的日军就被打得抱头鼠窜逃了回来……这种强烈的反差即使是在战场上混了十年的会田中佐也没想到。
所以,在会田中佐看到大批日军退回来的时候,他的一个反应就是……美国佬把坦克部队调回来了。
这是日军一直都在担心的问题,虽然从总体上来说,也就是从牛岛满的角度来说并不担心美军把坦克部队调回机场,因为这样就会使日军坦克部队得以成功突破。
但从会田中佐的角度来看,他却一直在担心这一点,因为这就很有可能就意味着自己及属下全军覆没……美国人那“谢尔曼”坦克真的就像收割机,日本人除了抱着炸药包上去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