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派一、两艘潜艇去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任务,甚至潜艇还可以乘日军不备偷偷的潜进旅顺港或派出潜水员做进一步的侦察。
另一方面,就是张弛有理由相信,由于中国东北的重要性,战斗一打响,日军就有可能从本土将兵力调往东北实施增援。而潜艇又是封锁海域的最佳选择……如果用驱逐舰封锁的话,那么大的一艘军舰或是舰队,在海上很容易被敌机侦察到,于是日军就可以根据侦察到的情况灵活的制定增援计划,等敌舰来了就暂停增援,等敌舰过了再算准时间迅速渡过海峡。
这样,对于要封锁海峡的中美联军来说,就是花大力气却无法达到封锁的目的。
但如果是丢几艘潜艇在海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潜艇大多时间是潜伏在海里的,日军无从得知海峡里有多少潜艇,同时也无从得知它们的分布及位置,于是也就无法制定出什么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增援计划……这时就只能碰运气,或是用驱逐舰护航,而这么做的结果往往又会成为中美联军空中力量的打击目标。
所以,这十艘潜艇对于没有潜艇可用的中国海军来说,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可惜的是这些潜艇并不是“送”给中国海军的,而只是用来协助中国海军作战的。
这也给张弛提了个醒,往后要抓住机会发展潜艇了。
由美军潜艇方面的侦察,张弛得知日军在中国方向的舰队主要驻守在青岛……旅顺港除了三五艘在维修和补充给养的日本军舰外,其余的基本都是运输船。
这一点倒是张弛和哈尔西两人没有想到的。
不过想想也觉得正常,青岛位于渤海的出海口,只要守住这里,任何进入渤海的敌人舰队都很有可能会被日军的青岛舰队封锁在渤海里。
再对日军这支舰队进行更进一步的侦察,就知道这支日军舰队就是原侵华舰队第三舰队,后来因为其军舰不断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在实力大减的情况下先改名第三遣华舰队此时又降格为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到现在,这支军舰不断被抽调持续降格的舰队,只剩下两艘巡洋舰和七艘驱逐舰了。
战斗的第一步,当然就是先消灭日军这支舰队。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一章 引蛇出洞
战斗终于在半个月紧张的准备后打响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准备工作在这半个月内都已经准备妥当,事实上准备工作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后续跟进的第53军、第54军的整训不足,又比如装备及燃料还没有到位。
但此时已容不得张弛和哈尔西继续把计划往后推……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国内的战局已经进一步恶化,日军已经逼进广西,再往前一步就是桂州、柳州机场。
要知道这两个机场可是美军b29轰炸机的停靠地,美军一直都在利用这两个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震摄式的轰炸……为什么称其为“震摄式”就不用多说了,广西距离日本本土太远,就算是b29这样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也只能轰炸到日本本土的有限地区,而且b29所载的炸弹还必须是从缅甸或是印度绕一大圈经过中缅公路运输才能运达,所以轰炸的效果十分有限。
虽然效果有限而且此时随着美军b29在马里亚纳群岛甚至是硫磺岛上的布署,桂州、柳州机场的作用对美军来说已经失去作用了,但其对**的战略意义却非同小可,因为这意味着**将失去能够威胁到日本本土以及与美军进行战略协同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于是蒋校长就一再发电催促中国部队尽快发起进攻。
另一方面,由于中美联军在硫磺岛集蓄了大量的部队和装备……中美联军这样的动作是不可能逃得过日军的侦察的,这倒不是说日军的侦察手段有多厉害,而是中美联军的动作实在太大了,又是运输机又是轰炸机的,还有大批的军舰、运输船往来不绝,日军就算是想不发现都困难。
当然,日军并不知道这些动作其实都是针对中国东北的,他们始终认为中美联军这是为进攻冲绳岛而做准备,于是又急急忙忙的从朝鲜调了一批部队到冲绳岛驻守。
这一来罗斯福又不愿意了,他给哈尔西发了一个电报,埋怨道:“如果你们再不发起进攻,日本人都会把所有的部队都调到冲绳岛上了!”
哈尔西只得无奈的望向张弛。
张弛也知道的是进攻的时候了,但他却不是因为中国方面及美国方面的压力……打仗这个东西,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任何人给的压力都应该忽略。
然而,张弛顶不住的,却是来自国内的一份份伤亡报告……到目前为止,**部队的伤亡估计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万。这里之所以用“估计”,是因为许多部队都在逃窜中根本无从统计当然也就不知道确切的伤亡数字。
更让张弛心痛的是,在这二十余万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百姓遭到日军蹂躏。当然,百姓死伤的人数自然也无法统计,能统计的就是被日军占领的地区也就是被日军控制的百姓人数已达到了三千多万。
于是张弛也就不再迟疑了,点了点头,说道:“该是动手的时候了!”
开场白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声势浩大,这主要是张弛不愿意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战略目标……能尽量迟一些暴露意图就意味着自己的部队的有更多的准备和进攻时间,而时间对于“闪电战”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张弛还是采用迷惑日军的方法,利用冲绳岛来尽量误导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