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美军大批的装备和人员就在战列舰、驱逐舰的炮火掩护下登陆,这其中包括大量的“谢尔曼”坦克、喷火坦克、两栖登陆车等装甲车辆。据美军士兵估计,美军在与日军对峙的正面,平均每公里都有上百辆装甲车辆作为掩体或是火力掩护单位。
但就算是这样,日军还发起反攻?!
许多美军都认为日军这种做法肯定是疯了,竟然会在军舰、坦克的及步兵的多重防御下发起反攻(注:日军是在夜里发起反攻,所以美军无法以战机进行协同防御)。
但其实日军没有疯,恰恰相反,日军的这种做法却是很理智也很明智的,虽然这种做法最终也没有成功,不但没有成功还损失了大批的有生力量。
之所以说反攻是明智的,是因为日军只有这一个选择。
站在日军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看到……所有的日军都被困守在各个互相不能联系的岛屿上,日本联合舰队因为在海空大战中一败涂地,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增援马里亚纳群岛。
于是,缺乏补给和增援的日军如果想要守住岛屿的话,就只有乘着美军刚刚登陆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就把他们赶下海去。
否则,如果让美军在岛上登陆并站稳脚跟,那么日军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日军就一队接着一队的冒着炮火和子弹朝美军发起冲锋,在伤亡了数千人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不放弃也不行,美军早已从中**队那学到如何在夜色里防御,大不了就是照明弹不停的打,把黑夜当作白天打,然后在前方用坦克、火炮和舰炮编织起一道火墙,任日军有多少兵冲上来结果都是一样。
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第77师在随后的进攻中进展就十分缓慢。
哈珀有些被日军这样的反攻给打怕了,所以不顾中国顾问发起强有力的进攻的建议,坚持认为日军还有相当强的实力,于是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一边往前轰炸一边前进……
由此也可以看出哈珀根本不了解日本人,日本人的放弃,一般都是打到元气大伤不得不放弃,这时正是反攻的大好时机,而哈珀却给了日本人喘息的机会。
其结果就是打了十几天也没什么进展,早就看哈珀不顺眼的哈尔西一怒之下就临阵换将,把哈珀给撤了。
换上一个叫威尔逊的副师长一反攻,发现还真如中国顾问所说的那样,一路打下去都只有少量日军,甚至发现日军就连子弹、炮弹都差不多打光了……这是美军在日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陷日军一道防线后,搜索了日军整个阵地,发现只有很少的一些弹药,甚至有些机枪手只有十几发子弹。
于是,美第77师又不顾中国顾问的警告,有了轻敌的心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章 塞班岛之战
据战后统计,在整场塞班岛战役中,日军一挺机枪平均一天只能打48发子弹……这就可以说明日军的弹药缺乏到什么程度,而这还是日军指挥官所在地塞班岛,可想而知关岛、提尼安岛的补给肯定更为不堪。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网络上充斥着二战中日军将精锐部队调往太平洋,美军短时间内击溃了日军精锐而中国部队甚至在日本接近投降时还无力反攻的言论,以此别有用心的抬高美军从而贬低中**队及贡献的目的。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首先,日军并没有把精锐部队抽调到太平洋方向。
日本人不是傻瓜,他们也知道在太平洋方向的作战主要是海空大战,将精锐部队调往太平洋没有很大的意义,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海空大战打完时胜负就已经见分晓了,登陆作战只是时间长短能将对方兵力消耗掉多少的问题。
就比如现在的马里亚纳群岛,再比如之前的马绍尔群岛,还有之前瓜岛等等……起决定作用的其实都是海军。
在这种情况下,岛屿上的部队是否是精锐部队其实并不重要。反正他们要承受的,都是敌人发射来的像下雨般的炮弹,还要面临着饥饿、疾病、缺乏弹药等等,素质好的兵并不见得会比素质差的兵活得久。
这一点,在日军打完瓜岛战役后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日军派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主力部队第2师团勉强还可以算得上是一支精锐部队,之所以用“勉强”这个词,是因为日军第2师团事实上已经不是以前的第2师团了,这个第2师团已经因为中国战场的兵力严重不足,将所属的几个大队拆分编制为其它师团,然后再补充进大量新兵整编成的。
然而,这个师团不管怎么说也是在战场打过仗的正规军,战斗力也还是有的。
但是,这个师团的日军大多数不是战死的,而是饿死、病死的……在饥饿和疾病面前,在四周都是海洋胜败完全决定于海空大战的战场上,陆军的素质真的很重要么?
于是日军往后就聪明了,其后调往太平洋方向的部队大多数都是驻伪满州国对付游击队的部队、驻台湾、朝鲜甚至有相当一部份就是由台湾人、朝鲜人组成的部队。
就连此时东条英机决定要坚决守住的马里亚纳群岛,调来的也是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