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战争可能不再局限于缅甸……史迪威这是希望将中**队带往太平洋与日军作战。
对此张弛并不吃惊,原因是历史上的远征军在缅甸击败日军后就做好了投往太平洋与日军作战的准备。
这不只是因为美械中**队有着丰富的丛林战的经验且经过实战的检验,更是因为这么做同时符合中国和美国的利益。
符合美国的利益那就不用说了,太平洋战场是美军直接与日军对抗,而且客观的说,美国陆军是极度不适应太平洋各岛屿上的战争,他们之所以能将那些岛屿啃下来,大多是用飞机和火炮堆出来的。以至于在二战末期时,美军用这种战损比来估计打下日本本土的代价,是美军要死伤两百万人左右……这最终使美国放弃进攻而选择了朝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
如果用中国远征军就不一样了,这一方面当然是就算牺牲也不是牺牲美国人,另一方面则是中**队同样也拥有吃苦耐劳等精神,比美军动不动就崩溃打几个月就要换回去休养要好用多了。更重要的还是,中**队能在丛林中追着日本人打,于是中美配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美军的丛林战战斗力。
但其实,所谓的“提高美军丛林战战斗力”只怕十分有限,原因是这丛林战的战斗力并不是说知道某种战术或是明白某种理论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的士兵都能够适应丛林中的艰苦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这是部队在丛林中作战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说其它的基本是扯谈,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佬一次又一次在丛林中失足而又永远都学不会打丛林战的原因之一。
至于符合中国的利益,那其实很简单。
日军在太平洋方向上败得越快越惨,就越是会把位于中国的日军调往太平洋,这毫无疑问能减轻中国国内的压力,更为重要的还是……一旦美军在太平洋打败了日军甚至打到了日本本土,那么日军就再也无法向中国增兵甚至都要将部队调回国去以保卫本土、保卫天皇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围魏救赵
至于历史上为什么中国远征军没有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原因仅仅只是当中国远征军打完缅甸战役做好出兵太平洋的准备的时候,日本就投降了,战争结束了,而那时甚至还有新兵刚刚空运到印度准备训练。(注:缅甸战役打到1945年3月,日军于1945年8月投降)
不过还别说,史迪威想要把远征军投往太平洋还真遇到困难。
遇到什么困难就不用多说了,自然又是史迪威与蒋校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这个麻烦似乎也不能怪蒋校长。
河边正三在撤回阿拉干山脉防御后,左思右想,就是不甘心丢掉缅甸的失败。但是现在……中**队却在缅甸继续坐大,而且其兵力还在持续增加中。
之所以会知道这些,是因为日军情报人员混进了中**队位于孙布拉蚌的训练营……这一点对于日军来说还是很容易做到的,有许多缅甸土人只认钱不认人,只要给他们点东西,就可以让他们以劳工的身份进入孙布拉蚌训练营搜集情报。
从他们搜集的情报来看,这个训练营已经扩大到可以同时训练三万人的程度,而其训练周期也是三个月。也就是说,在缅甸的中国美械部队是以平均每个月一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按照这样的速度……不出半年中**队就会压倒性的超过日军,到时日军就算是有阿拉干山脉驻守,只怕也抵挡不住中英联军的攻势。
但是现在又能怎么办呢?!
沉默了一会儿,河边正三就若有所思的说道:“中国人有个计策叫‘围魏救赵’,也许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日本军官对中国历史及战术的研究只怕比中**官还要多。
不过这似乎也不奇怪,日本对中国垂涎已久,正所谓要打败自己的敌人就得先了解自己的敌人,所以日本军官甚至包括普通士兵都很喜欢了解中国历史……这一点从现代日本人往往对中国历史也很了解尤其是三国可以得到证明。
“围魏救赵?”参谋有些疑惑的问:“大将阁下的意思是……”
“佐藤君!”河边正三对参谋说道:“你是否还记得……中**队出兵缅甸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记得!”佐藤参谋回答道:“他们是为了打通中缅公路,使中国能得到来自美国及其它国家援助的物资!”
“没错!”河边正三点头道:“那么现在……他们就差最后一步了。也就是第56师团驻守的中缅公路……”
说着河边正三伸出手来在地图上中缅公路的位置敲了敲:“当然,第56师团不愧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部队,直到现在还在坚守,而且还有可能会继续坚守下去!这方面我们暂且撇开不提,对于中**队来说……印度方向甚至是打通中缅公路都没有那么迫切了,明白吗?”
看着地图沉默了一会儿,佐藤参谋就点头赞同道:“大将阁下说的对,中**队占领了仰光,就意味着美援可以从海路运至仰光,接着再通过仰光机场空运至中国。而第56师团被围死在中缅公路里,其溃败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中**队的确不需要着急!”
河边正三从喉咙里发出一声令人不舒服的怪音,双手交叉并托着下巴,目光狠狠地盯着地图说道:“这些可恶的中国人,这次战败的耻辱我会记住的,迟早有一点要还给他们,但不是现在。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削弱中**队的实力。使他们无力与英国部队夹攻我军在阿拉干山脉的防线。”
“可是……怎么样才能削弹中**队的实力呢?”
“就像刚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