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一会儿,郑洞国就回答道:“我认为该放弃南下!”
“什么?”史迪威有些不敢相信郑洞国的话。
“放弃?”史迪威问:“怎么放弃?日本人对英帕尔是志在必得,从现在的形势看。就算我们打到仰光他们也不会撤军,我们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抢在日本人切断我们与印度的联系前攻占仰光!”
“我们可以增援英帕尔!”郑洞国回答:“或是增援雷多,保护我们的补给线不被切断!”
史迪威不由愣了愣,随后就点了点头说道:“哦,我明白了,这又是你们那个校长的命令吧!”
郑洞国一时无语。
史迪威说的没错,这的确是蒋校长的意思。
蒋校长与史迪威最根本的矛盾,就是前者希望能够保存实力,不管是中国国内的还是位于缅甸的中**队。蒋校长都不愿意将他们投入到大仗中去与日军消耗。
所以在知道中**队拿下曼德勒准备南下时,蒋校长认为这个计划对中国根本就没有好处,它既不能打通中缅公路给中国带来外援,又不能缓解国内与日军对峙的压力,反而还可能造成中国远征军大量的伤亡。简单的说,蒋校长认为远征军这个举动是做为美国佬缓解太平洋战场压力的工具,于是就坚持让郑洞国等人按照原定计划,也就是继续往东打配合国内的部队围歼驻守中缅公路及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
客观的说,蒋校长这种考虑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尤其是从国家利益方面来考虑。
但这个考虑未免有些短视,因为挥师南下击溃缅甸日军所带来的潜在好处却是继续东进比不上的……继续东进虽然能打通中缅公路,却有可能因为英帕尔的失守而继续被困,但如果南下攻下了仰光而日军第56师团又被围死在滇西。那不管英帕尔是否失守,中国与外界的联系实际上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这个“时间问题”,仅仅只是取决于被围死的日军56师团能守多久。而且这个“联系”还是实际意义上的“联系”,不像要假道印度一样还要继续受英国人的掣肘,此外还不说中**队有可能会在缅甸取得的巨大利益。
蒋校长想的当然不是这些。此时的他在重庆已经被打急了,脑袋里想的就只会是军队、装备、军队、装备……
其实郑洞国等人又未尝不知道这些,而且能够击溃缅甸的这些日军也是每一名远征军战士的梦想,他们就等着这一天洗刷第一次缅甸战役的耻辱,并为牺牲在缅甸战场上的战友复仇。
但是……他们又想到,中国远征军毕竟是中国的军队,总有一天还是要回国的,所以蒋校长的话又怎么能不听?!
沉默了一会儿,史迪威就说道:“我先申明一点,这里是缅甸不是中国。我是你们的总指挥而不是蒋校长,所以,我的一切决策都不需要经过你们那个校长,如果你们不服从我的命令的话,那么可以选择回到校长身边去,我不会阻止你们。清楚了吗?”
“是!”
“是!”
……
“很好!”史迪威回答:“现在,就让我们来商讨一下进攻仰光的计划!”
此时的史迪威表面上看似乎是没什么,但其实已经心力惟悴了。
他没想到要打一场仗会这么难,英国人拖后腿,中国方面也不愿意……虽说史迪威有能力凭借着手中的美援让英国及中国的那个校长屈服,但这些压力还是存在的,尤其是那个校长,因为一直与史迪威不和所以都在要求美国方面将史迪威给换掉。
“这该死的花生米!”想到这里史迪威不由暗骂了一声:“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想把你给换掉!”
突然间,史迪威感觉自己又有失去一切的危险。
虽然现在自己手里拥有部队,但是这些部队只是看在美援的面子才服从自己的指挥,一旦如果没有美援呢?至于那些安插在中国部队里的美国教官……因为他们及加拉哈德的糟糕表现,鬼才知道他们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于是史迪威就在想,现在似乎有必要将这些受蒋校长控制或影响的中**官调离缅甸而提升一些新锐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 无奈
“张……”会后史迪威就给张弛打了个电话:“我们一致认为你的分析是正确的,日军的战略是在伊洛瓦底江东岸阻滞我军前进,另一方面又加紧进攻英帕尔,很明显,他们是赶在我们之前先切断我军的补给线!”
“那么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张弛问。
“我们该进攻!”史迪威回答:“现在就是在跟日本人比速度,看是他们先打下英帕尔还是我们先打下仰光。不过现在……日本人占据优势,因为他们已经打到了英帕尔城下!而你们距离仰光还有将近六百公里!”
“所以我们有更多的坐车的机会!”张弛回答:“我喜欢坐车!”
史迪威不由哈哈大笑:“不过我想,日本人可不会让你们一路坐着车赶到仰光的,他们会用机枪和大炮欢迎你们!”
“乐意之至!”张弛回答。
“我们的侦察机侦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