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年儿又做了什么?”他想让自家人在赏菊宴上,少表现,如今看来这是没少表现啊!
小姑娘这次吸取了教训,没有再卖关子,而且为了不被父亲责备,还先把太后给搬了出来:
“太后娘娘命人展示才艺,年儿可不是主动请缨的,是太后娘娘点名要看年儿的才艺。”
如果是被迫表现的话,那王茂平倒是还能接受,但他想不出来,闺女究竟表演了什么才艺,能够出色到获得赏赐的程度。
毕竟他闺女如今掌握的那些才艺,如果用两个字来评价的话,那就是“学了”。实在是没有资格参加如此高手如云的比赛。
如果硬要说的话,书基本上需要与诗词搭配,虽然前者闺女有点儿竞争力,但搭配后者的话,显然没戏。那最后可能也就只剩下画了。可画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知道年儿展示的才艺是什么吗?是蹴鞠!”
王守昌和王广顺对于自家曾孙女(孙女)那是无条件的赞赏,此时已经在心里写好了书信的第二部分,他家小年儿展示蹴鞠获得了太后娘娘赏赐的糕点。
“年儿做得不错!”这句夸赞是出自王茂平真心实意的。他闺女的情商还可以,既不会让别人失了颜面,也不会让自己失了颜面。
当然也能够看得出,拥有一个竞争少的才艺,关键时刻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王茂平的一句话,让闺女大大的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刚想要继续显摆下去,就听见大鹅已经炖好的消息。小姑娘当即就放弃了说下去的打算,很明显,在分享八卦与大鹅之间,选择了大鹅。
而王瑞峥这个小家伙就好像有感应一般,已经等在了膳厅的门口,时不时的向外探头,看来是迫不及待的等待开饭了。
晚餐的主菜自然是炖大鹅,不过和往日的吃饭气氛不同,今天的黄氏和刘氏表情中还带着严肃。想来今天这顿晚饭注定是要每人都发表吃后感了。
其实闺女和儿子总说自家大鹅炖的最好吃了,也算是实话,毕竟确实好吃,而且王茂平也想象不出来,这个炖大鹅还能怎么更好吃。
不过尽管王家人在品尝过后的吃后感中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黄氏和刘氏显然是不满意的,可也说不出来哪里不满意,于是只能撂下一句:“明天继续炖。”
这可把两个孩子高兴坏了,终于要过上每天都能够吃到炖大鹅的生活了吗?
“奶,娘,我觉得你们可以去尝酒楼食肆的炖鹅,这样才能吸取各家所长。”王茂平提议道。
“二平说的不错,明天开始咱们就去酒楼和食肆。”黄氏觉得孙子说的很有道理。刘氏也点头表示赞同。
两个孩子则是可怜巴巴的望向自己的祖母和曾祖母:
“年儿(峥儿)能一起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