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我来到劳动局,期限已到,看他们有什么说法。走进办公室,那天的茶先生好像在玩游戏,非常投入。他对面还有一个人,我也记得,那天他也在,却问我,你有什么事?我说,我和宝威鞋厂的事情你们……茶先生转脸看我半天,说是你啊,你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你还是和那厂长说去吧。我说,这么小的事怎么调解不了,你们是……后面的话我没有说出来。因为另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哼!旷工好几天还想拿到工资。
我想说:我并非一定要拿工资,你们可以让我继续呆在厂里上班嘛。因为我知道了,他们根本就是一丘之貉沆瀣一气。茶先生说,我听说宝威鞋厂的老板挟款已经逃走了,你还是弄清楚再来。
我听了也不怀疑,出门打个电话问杨兑。杨兑说,你也知道了?我说,当然,我迫离的事情还没完。他说,事情是真的,现在厂里闹翻了,不过因为这个厂是镇政府的,机器也是他们的。所以政府保证三天后把工资结清给我们。我说那你们都能领到工资喽?他高兴地说,是啊,如果政府不理的话,我们把机器卖了,把这件事闹大。我说,你们真厉害!杨兑呵呵笑道,那丁厂长才惨呐,两万多工资还不知道有没有。我说好了,见面再聊。
又进了办公室,茶先生问,怎样?我说,政府会发工资的,只要我能回到厂里也能拿到工资。他喝口茶,说,那你回厂看看吧,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事。说完自顾自的。我对劳动局彻底绝望,不再费口水。
先回厂吃中午饭,再想对策。俞明问我,你怎么老往外跑?我说去劳动局了。他说你去那干嘛?我于是把事情述给他听。
俞明笑了,说,你还挺牛的。我说牛个屁,牛的话该把那厂拆了。
俞明说,你也是傻瓜。我说傻什么瓜?俞明捧着书,说,你当然傻,只有傻瓜才去所谓的劳动局。劳动局只吃饭不劳动。他们和厂长老板官商勾结串通一气,你不知道吗?我说其实心里也明白。
俞明又说,我们厂可能和宝威鞋厂是兄弟,你看它们这么相似。我说那你们怎么办?他说,有人提议用电视曝光法请《今日一线》的记者。
我想有道理。
第十六章(4)
下午睡了一觉,醒来腻汗缠身,想冲个凉。一个霸王脑子进水无故把浴室的门一脚踢爆分为几块,因为门斜对着公路,所以我只好在门上挂上草席子。
俞明笑话我,男人怕什么?我说路上那么多女人,你来洗呀!他说我就不怕。我说你不怕是你,我想这里也不能多呆了。俞明问你去哪?我说,可能会去九江。
三天后,我去了宝威鞋厂,果然人马俱在。政府劳动局公安保安以及厂里的干部和大批员工,一片欢腾。好多路人在门外看热闹。
杨兑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手里拿着厂牌和身份证复印件领工资,我也混进去了。可是因为我没有厂牌,而且那茶先生也在旁边,他说,你已经自离了,怎么还来?我说我不是自离是迫离,当然要来。另一个女的黑脸道,走开呢,我们还要通过法律渠道追讨回,你别捣乱了。我就伫立无语睨视。
杨兑拿了工资还了我的三十块,兴奋地说了几句走了,他要进另一个厂。
我去了网吧,人生得意须尽欢,失意也要痛快。
第二天打了个电话给老爸,说要去他那里,老爸说你那里搞成这样就来吧。我说明天来。
打完电话发现表哥从皇冠面包屋里出来,奇怪,这时候他应该在厂里上班,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而且晚上他好像也常在上网,QQ经常在线。
明天一大早我就推着车子出来了,身上只有几块钱,路费不够所以把它送废品站;倒有点舍不得,毕竟跟我那么久了。
但是算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七章(1)
有句话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打工就是一种战斗。所以我时刻战斗着。我战斗着辛苦,战斗着成长,但是什么候能战斗着幸福?虽然幸福曾经有过,然而是短暂的,我想要一种生生不息的幸福。大富,和顺,现在又辗转到九江。我想九江是否能给我带来长久的幸福感?一切经历了才知晓。
我在伯父的饭店看着电视,没劲,这里太偏僻了,没地方可去。码神堂哥也在店里,他在罗村没干多久就跑回来投靠爹妈了--和我一样,都是没出息的种子。堂哥缩在角落计算着六合彩,他现在不能明目张胆地研究。伯父非常反对厌烦他的码事行为,一经发现,便要浪费几斤口水。我这两天就目睹了堂哥两次被伯父骂的过程,还不错,比较爽。广东的电视无聊,终归比不上湖南卫视,就出去走走。
饭店旁边有一家达达五金厂,母亲就在里面艰难的打工,她的手指磨出好几个茧子。走了一段路,看见一辆破烂白色小货车,父亲是这厂的司机就开着它。父母同心同在一家厂,他们还让我也进去打工,我谢绝了。我想到镇上去找工作,那里肯定比这里热闹。
堂哥追上来了,他问我上哪去。我问,镇上离这里有多远?堂哥说,你想去?我说,是的,那里怎样?堂哥笑道,当然比我们这里工业区好多了。我说那我们去看看。堂哥说,好,走。
我们骑着一辆摩托车,路不好走,所以速度较慢。堂哥问,你去镇上想找厂?我说还是你了解我。堂哥指着一路两旁的景色建筑说,看,好多厂,我们可以去问问。我看着多是家具厂,不适合我,就说,不行。
稍一会儿,堂哥又说,你看,东远鞋厂!我说,有什么特别?堂哥正经地说,很有名的。我说,有名又怎样?这里那么偏僻,我是不会进的。
一会儿,堂哥又指着一个建筑说,瞧!我一瞧,是所学校,名曰:儒林中学,觉得是不错,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