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心中充满了喜悦,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疯狂的呐喊着:“曹军粮草被烧,我们胜利了!胜利了!胜利了。。。。”疯狂的吴军也开始庆祝自己的胜利,而曹军似乎黯然的开始呼喝着撤退了,一票军马从曹营冲杀出来,绕过他们直奔北门而去;
。。。。。。。。。
。。。。。。。。。
时间向前推进一些,魏延来到了张辽的大营,准确的是来到了投降的吴军的营地,站在高处:“我先需要几个人帮助我攻破凌阳城!谁愿意帮助我?”
或许这些人投降有失气节,但是他们还不是那种背主求荣之人,他们只是担心家中的人而已,他们沉默着,无论魏延许诺了多少好处,依然没有人动;
到了后来,终于有人战战兢兢的在众人的怒目下走了过来,涩声问道:“魏将军,能免除我们的罪行吗?”
魏延有些奇怪:“你认识我?我这些年来一直驻扎在北疆,南方的战事基本上没有参与。。。你竟然能认出我来,说!你到底是谁?”
士兵显然有些慌乱,跪倒在地:“小人本就是魏国人!只是。。。凌阳一败被俘虏,不得已。。。才投降的!”…;
“孬种!。”魏延嗔目大喝:“你竟然投降给吴国!现在又想回来!反复无常!不足为信!拉下去——斩了!”
士兵跪伏于地,身体瑟瑟发抖被几名侍卫拉走,没有反抗,心如死灰,小声的念叨:“我只是想活下去。。。我只是想活下去!有错吗?有错吗。。。”
“停下!。”魏延听清楚了,士兵被放了下来,他看着这个士兵,心生感慨,在这个吃人的乱世他们为的不都是有吃有住,能够活下去吗?只是有些人能够走高端路线,而有些人只能卑微的生存;
感伤的拍着士兵的肩膀,魏延将他扶了起来,拍打身上的灰尘,虎目含泪:“你说的。。。对!活下去!活下去!像野草一般坚韧的活下去!回来吧!魏国,才是你的家!”
曹操兵败凌阳,死伤士兵多达三十万余人,那些受伤被俘的也有三四万人,这些人都被押在凌阳给孙权修建皇宫,大部分人都因为得不到医治死掉了,更多的人也是被活活的累死;
只有一小部分人因为陆逊需要操练一支骑兵队伍需要他们的帮助,而存活下来,名义上他们是教官,负责操练骑兵,而实际上他们更像是奴隶一般的存在,被吴军呼来喝去。。。只是为了活下来,给自己、给家人一个希望!
魏延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嘲讽、讥笑他们,也没有任何理由破坏、毁灭他们的希望,所以他选择了包容,而因为他的包容与感性,很多从前的曹军站了出来,帮助了他;
烧毁了曹军空无一人的营帐,与留守的曹军演了一场戏,衣甲破败、疲惫不堪的“吴军”冲出了包围,成功的端了曹军后方的大营,断了他们的粮道,成功的凯旋而归!
凌阳城北门外,吴军大声叫喊着开门,孙权心情ji动的跑到了北门打算迎接他们的英雄,但是他的行为很快被吕蒙阻止了,抱着谨慎的态度他们还是要试探一番;
“陛下啊!甘宁那个狗贼叛乱,杀了陆都督。。。。”无数的“吴军”哭喊着,声音凄厉,陆逊的尸体也被送上了城头,还有甘宁的人头也被一起送了上来;
按照魏延编造的剧本,是成功截断曹军粮道之后遭遇了张辽、吕斌率领的曹军大股骑兵,甘宁叛乱杀了陆逊,反被他们所杀,然后便是奋力突围,但是他们也只剩下这五千人了。。。( 。)
第四百四十六章 终灭吴
“吴国完了!吴国完了!。。。”,城头下不少伪装成吴军的曹军大声哭喊着,声音凄厉像是死了多少亲人似的:“甘宁杀了陆都督!陆都督死不瞑目啊!”
这种情形下,孙权差点没昏过去,尤其是陆逊那睁着的眼睛好似真的是死不瞑目,的确陆逊是死不瞑目,但他真的不是被甘宁杀的,而是被曹军杀的,他睁着的眼睛也只是想要见证一下吴国未来的走向罢了!
孙权脑袋嗡嗡乱响:“放他们进来!曹军眼看就要追至,不能再起动乱了!我们需要兵力。。。”
吕蒙还有话想要说,但是他终究没有说出口,事实上吕蒙未见得对孙权有什么好感,在他是武将、猛将的时候他更加崇拜的是孙策这个小霸王,而当他成功的转型成为一军统帅之际他更加崇拜的则是周瑜;
或许可以说吕蒙现在这么维护吴国都是因为孙策、周瑜这二人对他的影响,也是他们对他的期望与寄托,但是现如今。。。他真的没有什么扭转乾坤的力气;
“开门吧!”,叹了口气,吕蒙思绪万千的望着天上的明月,喃喃自语:“主公。。。大都督。。。你们看到了吗?这就是现在的吴国啊!末将无力扭转局面,只能让城中百姓生存下去了!对不起。。。”
“吱吱嘎嘎。。。”,城门缓缓开启,所谓的吴军狼狈的冲了进来,然后他们便露出了獠牙。喊杀之声震天而响,远处的曹军也逐渐追近,戍守数十天的凌阳城终于。。。被打开了大门!
“呼——!终于能睡个好觉了!”,远处的李煜叹了口气,吴国灭亡已成定局!就算孙权不死也改变不了大势,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全部的资本;
“夏侯惇!剩下的事情交给你了!不要伤害到凌阳城中的百姓!明白了吗?”,李煜看着夏侯惇说道。(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表情很严肃,夏侯惇也是很严肃的点了点头,他知晓若是伤害到了凌阳城中的百姓影响会有多大。自是不敢怠慢!
却说魏延攻入了凌阳城中但是却遭到了吴国士兵拼死抵抗,这些人都是吴国的死忠之士,悍勇异常。一时间他们竟然拿不下来!在北城门一带形成了拉锯战;
这边陷入了僵局不要紧,因为吴军意图将曹军赶出城去调动了城墙上的军队,出现了空当,埋伏在西城门很久的徐荣、臧霸率领本部两万余人不费吹灰之力的登上了城墙,并且从后边对吴国士兵进行了夹击!
大势已去,真正的大势已去,孙权万念俱灰的跑回了皇宫之中,而他亦师亦兄的鲁肃、鲁子敬先生也撑不下去了,本身就病入膏肓,现在眼看着吴国就要灭亡。他怎能抗的下去?
“噗——!”,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鲁肃连声咳嗽:“咳咳。。。吴国啊!”;啪!手臂垂落,一代良才逝去!
鲁肃的一生不能说很成功却也算对得起他的才学了,比之很多人他都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最开始结交的是孙权,而那个时候孙家掌权的却是孙策,但是孙策的意外死亡,以及孙权的继位,都可以说他是幸运的,他幸运地成为了从龙之臣;
从最初的一个土豪家族的文士成为了孙权的最信任的幕僚。到了最后一跃成为东吴的丞相,鲁肃都可以说是幸运的,饱受恩宠、位极人臣。。。似乎没有什么遗憾;
当然鲁肃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不幸的,因为他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呕心沥血而营造的吴国。。。就这样亡掉了!没有丝毫的预兆,既不是君主昏庸也不是臣子无能,但是他就是亡掉了!…;
也正因为这种反差让鲁肃接受不了,东吴良才何其多也?为什么就会这样灭亡了呢?他想不明白,直到他死的时候他有了一丝感想。。。关键在于积累!
一个国家的底蕴、积累,这才是能够保证国运昌通的基本,而魏国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亦或者是战略物资,他们都准备得很充分;
魏国当初在李煜的主持下颁布了很多新法令,对有功士兵的奖赏、对遇难士兵家属的照顾,对人口增长的奖励。。。方方面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