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 第10部分(第3页)

第10部分(第3页)

刘伯坚望着滚滚东流水,对叶剑英说:“大队人马向西转移了,我留在赣南没有什么作用,你还是想法反映反映,让我跟着走吧!”其实叶剑英曾几次把刘伯坚的要求向军委作过汇报,提议让他随队长征,但“左”倾领导者却说刘伯坚“婆婆妈妈的”,没有什么用,就是不同意他参加长征。

叶剑英欲语还休,只好互道珍重,洒泪而别。

后来,刘伯坚在赣南的一次作战中负伤被俘,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牺牲前,曾在狱中留下《带镣行》的著名诗篇。

解放后,叶剑英为怀念刘伯坚烈士,曾赋诗一首:“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诗中引用战国时期高渐离到易水河边为好友荆轲送行的历史典故,追记当年刘伯坚在于都河畔、黎板桥头,热情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赞喻刘伯坚及其战友的高大形象,令人感叹不已。

这也是叶剑英对“左”倾错误领导者深恶痛绝的一首激愤诗篇。

三、长征突围负伤,在危急中救护中央领导和机关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担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叶剑英在连续突围行军作战中,协助周恩来、朱德处理繁忙的军务,及时传达并贯彻执行军委的各种命令、指示,随时处理部队行军作战遇到的各种问题。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三篇(5)

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行进到湖南和广西交界的西延山区。

山势陡峭,道路崎岖。

下山后,涉过一条小河,好容易来到一片开阔地。

就在这时,敌机突然飞来。

叶剑英命令部队迅速散开,在路边隐蔽。

随着一颗炸弹“轰”地一声爆炸,叶剑英脚部受伤摔倒在地。

警卫员范希贤见状,马上奔上来扶他,叶剑英自己爬了起来,踉踉跄跄地继续往前走去,鲜血不断往下流。

总卫生部部长贺诚闻讯赶来,把叶剑英扶上担架,抬到总卫生部临时所在地时,伤口还不停地流血。

医生检查,发现一块弹片打进了右腿靠近臀部的地方,约有好几公分深。

但他仍然坚强忍住,说:“没关系,不要紧,医生检查,发现一块弹片打进了靠近臀部的地方,约有好几公分深。

由于环境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弹片无法取出,只好留在体内了。

医生对伤口作了简单的包扎,叶剑英便坐着担架,继续上路了。

警卫员范希贤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叶参谋长当时伤势很重,但他很坚强,不大在乎,后来,我发现他的棉大衣被炸了许多窟窿。

原来,炸弹爆炸时,首长正用右手拎着大衣。

如果不是这件棉大衣护着,说不定还会有生命危险呢!”若干年后,叶剑英每谈起这次负伤留在身上的弹片,就风趣地说:“留着它作纪念,可以使自己不忘过去。”

当时,叶剑英躺在担架上,仍然不忘总参谋部和军委纵队的工作,要参谋人员给他送文电看,进行批复处理。

伤势稍好一点,他就挣扎着下地行军,带伤工作。

因为劳累过度,又加上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吐了几次血,但仍坚持行军,并把担架让出来给重病号用。

他关心别人胜过自己,经常把自己的乘马让给伤病员骑,特别照顾军委纵队和干部团的老同志和妇女同志。

这位被毛泽东、周恩来亲切称为“参座”的军事家,虽然时时遭到李德等排挤,但仍然尽自己最大努力,向军委和“三人团”提供作战情报和积极建议。

他心里时刻想着的一件大事就是尽快结束左倾错误领导,恢复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