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要让陛下您失望了,正像微臣刚才说过的那样,世界之大,超出所有人想象。那么,这么一个聪明人又怎么会去学王莽之流欺负孤儿寡母之事呢?历史证明,这样的王朝即便建立起来,其子孙也会备受屈辱。两晋如此,如今的宋朝也不是如此吗?
因此,夺回幽云十六州的之后,即便蔡太师不急流勇退,也会给自己找好退路。他自己,以及他的党羽们都不会在掌管兵权,甚至不再参与到军事事物当中了。陛下,您还会怕宋朝的其他人吗?”李察哥自打得到蔡道派兵奇袭榆关之后,就非常崇拜这位比他年纪还小的神人。
李乾顺虽然心知肚明,可他也没有点破,因为他自己也从心里面惧怕畏服那个罗锅子,他有叹息了一声,说道:“希望如此吧!就按你说的办吧!对了,察哥,你准备具体什么时候进攻云州。”
李察哥回答道:“回禀陛下,这件事还没有准,关键是要看云州辽军自己的动向,不过,微臣知道,这次进攻最晚不会超过六月。”
过了没几天,李乾顺便回到了兴庆府,这一次,他是完全将西夏国的二十万大军完全交给李察哥统领。
李乾顺明白,李察哥说得那番看似赞誉蔡道的话,何尝不是对他说的呢?
这也算是蔡道对皇帝和武将之间如何相处,给了那些又能力的武将另外一种选择。
这个时候,耶律延禧也终于率军抵达了古北口,等他亲自看到自己的领土上居然竖起了大宋国的旗帜,被气得差点吐了血。
有些立即派南京析津府内的汉军立即攻城,可是,他却被宫分军的统领耶律忠克劝住了。行军急促,所带的攻城器械并不多,何况,相较于榆关,古北口却是北齐时就修建了长城,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修缮,因此,这里的防御体系,关城的坚固度都要远强于榆关。
如果在这里便立即进攻的话,万一攻不下来,钝兵挫锐,会大伤整只军队的士气的。因此,不如把这些汉军暂时留下来,等到了榆关之下再使用他们。
第631 宋辽之战3
最后,耶律延禧还是不得不接受了耶律忠克的建议。
现在,时间对于宋辽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没耽误一天的时间,宋军就会想方设法的加固榆关的防卫能力。
根据辽国探马所报的最新消息,宋军居然已经完成了在滦河的整体布防。对于大辽如今的形势而言,榆关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如果辽国能够夺回榆关,古北口和居庸关的宋军将会不战自溃。
可是,如果辽军主力在古北口下僵持太长时间的话,即便最后攻下古北口,那么宋军也会彻底完成对榆关和滦河的防御,宋人最善于做得事情,就是修筑城市。真到了一个月之后,辽军再想攻破已经修得固若金汤的榆关,就非常困难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辽国还想要守住燕京析律府,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
天佑五年四月一日清晨,耶律延禧亲自率领宫分军和一部分燕京的汉军,终于赶到了滦河的南岸。
耶律延禧和众将纵马来到了岸边,举目一望,每个人心中都变得有些冰凉。
好家伙,这才过了多少日子,宋军居然在滦河北岸建造成了如此规模的防御工事,究竟是表面上的样子货,还是实打实的铜墙铁壁呢?
“来人,埋锅做饭,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时间到了,立刻开始进攻。”耶律延禧还就不相信了,他手下除了留着攻城才会用到的汉军,剩下的都是弓马娴熟、国中的勇士宫分军,还能打不过两条腿走路的宋朝禁军啦!
“是!”耶律忠克回答道,他吩咐自己的手下去为士兵们准备饭食,他自己则亲率亲兵,打算趁着这段世家,查探对面宋军在整个滦河的布防情况。
查探的结果当然让他赶到了忧心,对面的将领显然是个善于防守的统帅。先不提北岸那些深不见底的壕沟,以及壕沟后面的胸墙,单是兵力部署,耶律忠克就不得不佩服对方的大胆。
滦河上游水势的确是很小,也非常适于辽军骑马泅渡过河,可问题是,看阵势,对面统帅居然在这里部署了宋军几乎一半的兵力。
这么多的兵力,即便把他们这些宫分军拼光了,也不见得就能冲过那三道防御工事。
据手下来报,由于去年冬天的雪下得非常大,因此,冰雪融化之后,如今滦河的下游水势很大,暂时并不适合泅渡过河。而且,对面宋军部署的具体兵力不详,但是据他们大致的猜测,对面的宋军要比滦河中游的士兵要多了不少。
有此,耶律忠克推断出,大宋国这支大军的统帅一定就在滦河北岸,也一定就在滦河中游等着他们的进攻。
明明这里成为辽国的领土已经一百多年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总是感觉对方被自己都要了解这片土地。
将三方面的信息汇总归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