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奸臣世家 > 第285部分(第3页)

第285部分(第3页)

为此,蔡道又新设了两个官职——乡文学和乡数学,他本来还想在增加一个武学的官,可是,后来他经过再三的考虑之后,主动放弃了,因为大宋朝一贯性的重文轻武,如果他一起新设这三个官职,应聘的冗官便会很少。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有一些被赵煦留在汴梁城里一直修书的官员,主动参与到了这次试点当中。

这些官员中,高级官员都是进士出身,可其他大多数却都是元佑八年那一年制科开科时被取中的制科生,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大专生,其待遇,升官的资格都要大大低于那些进士出身的同僚主官。

何况,修书既是个苦差事,又是清水衙门。真正因此而成名的只有主编修。他们底层人员拿得俸禄又少,没有成名的机会,而且,这个官职还没有任何油水可捞。

没钱、没利、还无法得到名声,在经过刚开始的兴奋之后,这些制科生中的大部分人也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人生。与其在故纸堆里慢慢混吃等死,不如到地方上当个小官。

因此,蔡道新设立的这两个官职就给了这些人新的希望。这两个官职无论是待遇,还是官职的品级上甚至还要低于他们如今的处境,可是,其前景却大大的不同。在地方上虽然还是不入流的芝麻官,可一旦就任,也算是有了进身之阶。因为,如果有人干得出色,蔡道就一定会知道,那么,他们也就有了升官的可能性。

而且,这两个官职别看它小,其中却大有油水可捞。其他先不提,凡是来小学入学的学生,蔡道虽然不收一文钱的学费,可是,他们的家长每年总得给这两个官员准备上一份束修吧!

这一点,即便是蔡道明知道这是名面上的收受好处,他也无法阻止,也不能阻止。因为,这是古礼,孔子立下的规矩。

如此比较起来,可比一直留在汴梁城中修书要强的多。

因此,应募这两个新职位的冗官非常多,在京畿各乡也推广的极为顺利。

新规定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规定,也是华夏史上第一明确规定了女子出嫁的最低年龄,各地女子必须年满十六岁才准出嫁,订婚不再此列。对于这一点,文官和武将都持反对意见,可是,真到了朝堂之上,谁也不敢站出来反对。

有一个年纪大的老夫子得知这一规定之后,便在汴梁城里到处辱骂蔡道。可是,蔡道还没有来得及出手打击报复他,当天,宫中就传出两道懿旨,将这个老夫子全家贬到了宋辽边境上。

那里成了官员们新的畏惧之地,现在,以前人人闻之色变的岭南和西北地区反倒成了风水宝地。人人都知道,蔡道的志向是收回幽云十六州,因此,宋辽之战势在必行。

这些文武官员之所以都不敢说话,因为,他们都清楚,如今大宋朝真正掌权的人是宫中那两个女人。女人自然要向着女人,何况,蔡道的这个新法令也的确对女子生产有利。

普通百姓分到手中的土地,其中耕地每亩只征收3升土地税,荒田每亩所需缴纳的实物税额却与禁军的相同。

表面上看似禁军成为屯田兵比较吃亏。

可是,不要忘了,这里是北方,耕地只能耕种一季粮食。

第605 新的赋税制度3

奏疏中的主旨,就是要朝廷收回各地官府自主修建各项工程的权利,利用工部的技术来管控地方各种设施的建设。

以后各地官府若是想要兴建任何工程,能够自筹资金,不动用官库的,其主官只需上报,无须朝廷的允准,便可以自行处置。

可若是动用了地方府库中的钱粮,或者还需要朝廷在增加财政支持的,那就必须要先上报给工部,再经过一整套流程,才能知道这项工程是否会被允准。

朝堂上,工部尚书会同三司使和御史一起审核这个项目,首先,由工部派专门懂该项工程技术的官员微服私访,去视察当地的情况。由专家查探清楚之后,将鉴定的结果上报给工部,由工部尚书和两个侍郎根据这名专家的意见,这才决定这项工程是否被允准。

如果专家的意见,这项工程或者得不偿失,或者根本无法完工,那地方官员便会接到工部明确的驳回命令。

如果可以建设,工部便会上报给三司使和御史,三方一起签署同意文件,允许地方挂暖可以使用地方府库的钱粮,或者由三司使直接将钱粮拨付给地方。

在此之后,工部再派另外一位官员监督整个工程的质量,三司使会派人监督地方钱粮使用的情况,而御史中丞还会暗中派出监察御史,着微服在暗中监督工部、三司使、以及地方官员是否勾连在一起,整项工程的完成过程中。

在北方,之前一直在各地修建道路的工程并没有因为章惇的离任而停止,原本这就是蔡道最先发起的一项工程,因此,北方各地修路的工程还在不断的扩大。对于这件事,军队和商人获利最大,他们自然非常上心。

有一些干惯了工程活而因为不符合要求被裁撤的禁军士兵就没有去当农夫,而是进了筑路大队,加入了华夏第一个专业的修路队伍。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如今已经成了熟练技工。

不过,蔡道在担任三司使之后,便把修路的重点从西北已经转到了从黄河北岸到河东路和河北两路境内。

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几年后,将要发动的宋辽之战做准备。

当然,诸路重要,可在这个时代,农业效率太低的情况下,蔡道可不敢维持大规模的诸路队伍,他在农忙时只保留了技工队伍,其他人员一律遣返回家种地去。

为了不耽误农时,蔡道把大规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