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个方面来看,就可以知道兰州城对于熙和路的重要性。如今可以说,整个熙州已经处在大宋境内的后方了。
环庆路方向,章楶在取得白马川往灵州的据点之后,用修建了一座新城兴平城,以其作为攻击西过夏韦州监军司的前哨站。紧接着他又向这个地方派驻了第十一将,用来保护这个非常重要的关出部。
在章楶的推荐下,骁将郭成担任兴平城的城主,以及第十一将的指挥官。
其后,章楶还下令环庆路士兵一部,向前推进了六十里,在没烟峡这个重要的隘口,又筑起两座堡寨,彻底堵塞了西夏大军想要通过从天都山入侵的环庆路这条路线。
后来,据当地投降的其他蛮族讲,没烟峡以外的旷野有很多条小路,西夏骑兵每次就是沿着这些小路进行突袭任务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章楶决定,加编一个新的部队,编成第十二将,想要提拔他的爱将折可适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最终,考虑到之前蔡道对折家下一代的评价,折克行并没有同意章楶的这个要求。
不过,他还是向章楶推荐了一员良将,他就是蔡道并不看好的折家下一代家主的候选人折可求。
既然选择将折可求彻底放出去,那也就意味着府州下一代的家主已经确定了人选,他就是折可适。而不是折克行自己的儿子,或是他的这个侄子折可求。
为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与宋军决战,西夏人只好眼含着热泪陆续将与宋军对峙的军队,以及周边的各个部落全都迁移往了西夏国内陆地区。
在兰州城,种建中也并没有死守城池,而是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一方面,他花大力气加强了兰州城以及其近郊的防线,还分兵从西南方向逐渐逼近天都山。
而另外一方面,种建中趁着西夏举国顾此失彼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在青石峡筑城。
这是一条掩护着熙河路补给线的重要通道,并且,从这里可以直接抵御西夏剡子山监军司的大军。之后,种建中更是进一步加固了会宁关的防御工事,使得大宋边境得以向东扩展,穿越天都山,连接平夏城。
至此,陕西五路收复自元丰年间自五路伐夏之后失去的所以堡寨,并且,宋军在西夏境内构筑一系列、已然连成一体的坚固的防御工事。
此时的辽国,年事已高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仍然在醉生梦死。
耶律洪基是个大昏君,但却不是傻子。从小梁太后的求援信当中,他自然看的出,如今西夏国的形势已经危若累卵了。
严重的说,西夏国如今几乎已经到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灭国的地步。
如果在这个时候,辽国还不介入到两国的战事之中的话,谁还能够替打了分担来自大宋国的威胁呢?
于是,耶律洪基便派使者,前往汴梁城,表面是去劝告宋军就此罢兵。
可实际,从辽国使者的口中,便成了彻彻底底地威胁了。
依耶律洪基的意思,大宋朝不但要立即罢兵,并且,还要立即交换已经从西夏国夺取的城池。
说实话,就是那些贫民百姓在听到这样的话之后,也都明白,这哪里是在劝告,根本就是在做最后的通牒。
因为,与此同时,折克行和河北诸路各州府有探马来报,大辽国已经开始,分别在幽州地区和云州地区集结兵力。
赵煦特意将辽国使者再次招了过来,询问了此事。
辽国使者回答的好啊!大辽国在边境这样的举动,究竟是要出兵,还是正常的军事调动,那就要看大宋朝自己对于耶律洪基劝告的应对了。
言下之意,很明白,赵煦答应耶律洪基的建议,那就是正常的军事调动,如果不答应的话,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
“诸位爱卿,依你们看应该如何应对?”送走了辽国使者之后,赵煦立即召集重臣商议此事。
章惇的态度很坚决,不回应耶律洪基,让河北两路严守城池,小心戒备。而且,宗泽和张叔夜被派到那里去就是为了应对这个局面的。
其他人的意见完全不统一了。
曾布认为应该考虑辽国的意见,毕竟汴梁城已经抽调了不少禁军军队到西北。汴梁城的防务要相对空虚一些。
第555 臣服大理1
“陛下,微臣以为,边境上城寨的建设并不能停,需要进一步加强防御。不过,西军各路军队还是要先暂停进攻。如今既然已经占据了横山天险,守住这些胜利的成果为上。况且,还有许多尚待消化的新得来的领土和人口。至于已经调到西北的禁军也不需要将他们招回来。
至于辽国的军队的异动,陛下根本无需理会。如果他们想要打仗的话,根本就不会等到今天了。即便我大宋不退回那些已经占据的城池,其又能如何。辽道宗只是担心我大宋就此灭掉西夏国,从而威胁到自己罢了。”站出来的却是曾肇。
“陛下,万万不可,曾肇,如果辽国皇帝真得派兵攻打大宋,又该如何呢?”有人不满意曾肇的说辞,甚为惧怕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