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大辽国干预此事,所以,宋国派使臣专门就此时照会过辽国,说明了大宋国在此地建造城市的原因、用途,而且,还特意说明,这座城市即便修建了城墙,也不会高于一株寻常柳树的高度,而且,辽国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派使臣到城中监督。
为此,蔡道还特意奏请了赵煦,准许仙游县蔡家可以将其所造的海运船舶卖给大辽国的商人,以此来使这些辽国的巨商们能够在耶律洪基的面前替他们说好话。
要知道,大辽国的巨商们早就垂涎蔡家制造的海运船舶,可这件事宋神宗不允许,太皇太后高滔滔、文彦博、吕公著和吕大防也根本就不接这个茬。所以,双方一直就僵持在了这里。
做了这么多解释和努力,这才打消了耶律洪基的猜疑。
而蔡道之所以,能够成功劝说赵煦最初卖出先进的海上船舶,也是因为,大宋国一直垄断着这方面的技术,而海上贸易获利丰厚,大辽国的商人情急之下,也开始在辽东湾那里兴建大型造船厂了。
与其让辽国人自己开发出来造船的技术,反而不如将自己造出来的比较落后的船舶卖给辽国的商人,省得他们研发出更好的船舶。
而另外一个方面,辽国的东北的确富产适宜建造船舶的木材,如果放开贩卖船舶的生意的话,大宋国就能够大辽国买到更多的木材。反而可以减少对大宋境内自然环境的破坏。
正是明清两代大规模的对西北地区环境的破坏,才使得河套的确一些原本是林木茂盛之地最终变成了荒漠,比如后世榆林。光是从其名字当中就能够看出,榆林原本是个林木密集的地方。
总之,有天大的惊喜在天|津城等着这些大越国的青壮们。
不过,在此之前,蔡道一定要用手中这不到两万人的队伍彻底击破围攻北城的大越**队。
若是换了平时,李常杰肯定不会走北城,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让大军落入敌人的包围之中。可是,李乾德现在偏偏就是走得南城门,这让李常杰如何能够不着急呢?
没奈何,李常杰只能亲率大军直接向北快速行进,即便另外一路宋军真得敢拦住自己的去路。李常杰也不准备和对方硬拼,他准备利用壁虎断尾的方法,用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牵制住那路宋军,而他自己则率领其余部队从侧翼滑开。
因为,李常杰即便到了此刻,也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宋军此次偷袭大越国,带来的兵力肯定不足五万人,而真正进入升龙城的,很有可能还不到四万人。
这两路宋军在经过大半天的鏖战,即便是升龙城内的禁军一换十,也能让宋军部队大幅度减员。
对半一分,再加上那些驻守东门的士兵,那么,如今当面之敌很有可能就已经不足了一万五千了。
很可惜,李常杰只猜对了一半。
蔡道这一路宋军真正损失的也就是折克柔的那一小队三千人,直面李常杰所部五万人的部队是宋军部队当中如今最强的。
果然,蔡道在皇宫的北门前列阵以待,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吩咐手下继续防御工事。
这是因为蔡道心里非常清楚此刻对手的选择只有一个——冲过封锁。
李常杰此次带兵前来,并不是和他拼命的,而是准备牺牲小股兵力牵住住自己的部队,而李常杰自己则从侧翼突围出去,他这是想要和南城的李乾德一起汇合而已。
五万人的队伍突围不到两万人的队伍,看似不可思议,可实际上这就是现实。
李乾德如果在情急之下,心里一犯糊涂,很有可能就会听了手下人的鼓动,乘船度过红河。
看似非常稳妥,因为一旦度过了红河,大越国北方境内东南西北皆可去的。
何况,宋越边境上如今已经驻扎了十万的大军。只需将之招回来八万人,甚至是五万人,李常杰就足以收回如今半丢失的升龙城。
自从吕惠卿就任桂州知府,广南西路转运使之后,宋越边境的局势再一次空前紧张起来。
不过,吕惠卿可不是熙宁年间那些笨蛋,他先是用大军稳稳地防守住了边境上的重要关口。
十万大山,一旦被扼守住了那几个重要的关卡,大越国的军队再想像熙宁年间那样顺利的攻入大宋国,比登天海南。而且,吕惠卿的手段也不仅仅只是如此,他还用重金招募了很多山中的蛮族勇士,一颗越军的人头就是一贯钱,百姓却的不要。
短短的时间里,越国的边军就损失了不少士兵。
为了防止宋军再度出兵报复,也为了遏制那些蛮族无休止的偷袭,李乾德增派了五万大军增援边军。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升龙城内军力相对之前变得有些空虚了。
可前提是,李乾德真得能够乘船度过红河。
所以,尽快突破,尽快和李乾德汇合,李常杰只能这么做。
可是,李常杰的想法虽好,一旦付诸实施,便被蔡道彻底瓦解了。
自从得知皇宫被宋军攻破之后,李常杰也自知手下的越军士气低落,为此,他特意派了自己的义子李思节率领两万人作为先锋,去挡住蔡道在正面布置拦截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