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弓箭兵此刻也没有拿出他们的弓箭,双方混战在一起,大部分的弓箭兵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他们也抽出腰间的长刀,加入了战团。也只有那些精英弓箭手,才有能力在这么混乱的局面之下射杀敌人。
而枪兵就更绝了,蔡道替他们设计的长枪是可以分解组合的。
这种长枪是有三段组成,组合起来两米长。中间一段是白蜡杆,都是一米长,两头的是连着枪头的短枪,一根连枪头算在内,是半米长。选择长枪兵,不能选择那些身材高大的,而是选择长得敦实,底盘稳的人才是最适合的标准。
因此,在大军快速逃跑的时候,中间那根白蜡杆大部分人都已经扔掉了,如今他们手里面就只剩下两根短枪了。
宋军的长枪兵,不,现在应该叫做双枪兵,他们这个时候才真正的显示出了自己的威力。
只见其手中的两根短枪时而直刺敌人的腹部,时而做盾,拨开或者挡住敌人的武器,枪如游龙,人如猛虎,整个长枪营如同一杆锋锐的长枪一般冲得敌军不得不向四面散开。
而且,这两路敌军是从旁边的道路冲出来的,自然赶不中间的大路宽敞,越**队虽然人数比宋军多了一千人,可是,在相较狭窄的道路根本就释放不出兵力的优势。
宋军即便面对两个方面的拼命阻击,却始终保持着以多打少的局面。
眼看着宋军就要全军冲过去了,就在这时,宋军的身后,远远地就能够挺高马蹄击地的得……得声,而且,马蹄声是越响越急促,越响越清晰,越响就让拦截宋军的敌军就越是振奋。
因为,这两路负责拦截的大越**队的主将和士兵们心中都清楚,从宋军背后来得肯定是援军,而且,其一支规模不小的骑兵部队。
这些骑兵部队不需要太多的人数。只需要一百名骑兵的冲击,就能彻底将眼前的宋军彻底击垮。
宋军的将领们自然也明白这一点。
郭忠孝用眼神和自己手下的将领们交流了一下,狄安、姚平仲、郭恕勇和郭恕敢四名将领带着他们的亲军主动出列。调转马头,直面对面将要到达的骑兵部队。
这个时候,绊马索还是要拉的,这次用的是那些侦查小队专门用的爬城用的绳子,这些绳子里面除了麻、还有女人的头发、蚕丝,还有夷洲岛钢铁厂专门生产出来的钢丝,应该叫钢神还差不多,以如今的技术能力,钢铁厂里还拉不出后世那样极细的钢丝。
这玩意要是拦在路,除非控制着战马跳过去,或是找到源头,启出埋绳子的钢钉,不然,用刀根本就砍不断。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从东北方向拦截宋军的那支大越**队的后方,居然响起了声音嘹亮的冲锋号。
这才是宋军正牌的冲锋命令。
在场的双方都搞不清楚那边到底是出了什么状况,可是,双方也都清楚,那个方向就是宋军部队的生门所在,一旦击垮了东北方向的敌人,被拦截在此地的宋军部队就立刻能够逃出生天了。
于是,西北方向的将领立刻下命令,让自己这一方的士兵开始不要命的往前冲锋,他亲自带着自己的亲卫当了督战官,如果谁敢稍作停留的话,这名将领的长枪就会往谁的身直接招呼。
可是,东北防线这么一乱,中间的防线自然就空了出来。
于是,狄安也顾不顾及郭忠孝的面子了,他立即给各军种分派了任务,将长枪兵抽出来直接投入到敌人的东北防线,而刀盾兵则且战且退,只需要防守住长街和西街的路口即可,而弓箭手们则迅速冲过中间空出来的通道,之后,用弓箭向西街后方射一拨,便立即会同郭忠孝的战车一起离开。
至于他们四个,就落在中间空隙,用弓箭给堵在西街里的敌军将领和冲在前面的士兵们点名。
紧接着,一旦长枪兵和援军彻底扑灭东街的敌军,刀盾兵就可以且战且退地从东街方向撤退。而狄安他们四个将领以及他们的亲兵则负责掩护刀盾兵撤退。
然后,狄安他们就可以凭借着马力,从正北方向逃脱敌军骑兵部队的追袭。
至于东街的情况,狄安虽然不知道援军的将领到底是谁,不过,他心中清楚,这支援军肯定是蔡道那小子从牙缝里抠出来援助他们的。
而这支援军的将领无外乎就三个人选,折可大、还有蔡道身边那两个不太熟悉的、却异常精悍的将领,也就是谢飞豹和史二奈。
不论是他们三个的任何一个,狄安都相信,这名将领肯定会想出好方法来彻底堵塞住整条东街,让大越国的骑兵和后续的追击部队根本就无法从这条道路追击他们。
这之后,事情反倒是好办了。
第496 升龙城之战14
蔡道在训练这些新兵的时候,就一直提供给他们每日三顿的饱饭,而且,在临近拂晓,出发之前,蔡道还让大家美美地喝了一壶炒面。看小说就上笔趣里biquli
这个东东自然是蔡道开发出来的军粮,不但顶饥,而且,还能补充热量。升龙城虽然温度不较高,可是红河潮湿的天气还是会让士兵们的身上失去一些温度。
况且,这个时候,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