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孝,如果不是郭魁的儿子,谁又会知道这个人呢?
要知道,郭忠孝之前最大的官职也就是个承事郎,居然还是个文散官。
小梁太后若是得知赵煦居然派这样一个人领兵,也只能说,如今的大宋朝,人才凋零,只能寄望郭魁的名气和威望,矮子里拔将军,这才挑选了郭忠孝。
何况,西军那里连续失去了司马光割让的四个磐堡,以及赵煦刚刚继位,为了边境上的短暂和平而割让的洪德城,使得西军在战略态势上,处于不利地位。
特别是章楶辖下的环庆路,环州前面已经毫无屏障,只要西夏国大军一出,就能立刻包围环州城。环州城里,很有可能连求援使者都派不出去。
何况,神宗朝里那些骁勇善战的战将,大部分都已经过世了,而残存的那些,老的老,小的小,除了章楶和折克行以外,都是名声不显。
其实,西夏国和大宋国如今都希望对方先动手。
可因为大宋国境内连遭天灾,所以,大宋国主动进攻的并不是很强烈。
虽然立即进攻有这么多好处,可弊端也不少,而且,一旦处置不好的话,还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
比如,吕惠卿并没有像历史上所记录的那么有能力,而且,延州那里毕竟和桂州治理不同。
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吕惠卿在延州府是挫败了几次西夏国夺取延州府的企图,可是,西军本来就是精锐部队,领军的将领也大多数都是身经百战。西军虽然没有多少机动部队,可同西夏国的军队一样,都已经适应了西北苦寒的天气。
而这一次,广南西路招募的精壮大多数原本就是农夫和渔民,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争。
一旦大战爆发,靠着这些新招募而来的精壮,吕惠卿即便想要稳稳守住边关不失,别说是吕惠卿,就是蔡道自己心里都没有底。
再一个,蔡道还担心,那个小梁太后突然发疯不去进攻环庆路,而是去进攻其他几个地方。大宋国的君臣肯定会因此而失眠的。
一方面,很有可能汴梁城中已经有西夏国的细作,甚至是保守派的大臣,将环庆路的虚实透露给了西夏国。
而两外一个方面,环庆路周边的两路——鄜延路和泾原路。特别是泾源路,那里的情况就非常吃紧了。要知道,泾源路的定海神针,那位被西夏军敬畏为箭神的刘昌祚早在元佑四年就已经过世了。小梁太后要是真的发疯的话,泾源路其实是最危险的一个地方。
鄜延路有延安府支撑,西夏国即便顷全国的兵力想要那些这块硬骨头,非常的困难。
河东路有折家这个定海神针在,自然无需担心,而且,经过元佑八年中经济的大力发展,今时今日的府州城早就已经不是历史上原来的那座府州城了。
不仅从原有的基础上,向南扩充了一倍有余,而且,府州城内如今聚集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一旦发生战事的话,这家人就可以从中挑选一批用来守城。而折家真正的精锐则可以用来进行反击作战。这就是折家和蔡道一直交好的根本原因。
因为,蔡道即便隐居到土匪窝当中,就已经能够帮助整个折家稳固住了府州城的防御态势,而且,还是他的一言惊醒了折家,让折家利用和鞑靼人之间的交易,换取回来了数量不菲的马匹和大量的羊群。
如今的折家军,上到将领,下到一般的十足,几乎每天都能够吃上一顿羊肉。所以,天下间大宋朝之中,精神面貌和身体状况最好的士兵就是折家军。
当然,如果是不和蔡道的手下比较的话。
如果拖延到明年在禁军的话,势必会大大拖延了蔡道自己的计划,而且,进攻计划很有可能泄露出去。
而且,这个选择也只能由蔡道自己来做。
第477 军事会议
因为,除了蔡道之外,其他人并不能够对双方真实的军事实力,做出一个比较公正、合理的判断。
比如,攻打升龙城,在其他人看来,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攻破城墙。而且,是攻破这座大越国最坚固的城池,仅仅靠着如今招募到蔡道定下这三万人的数字,也许连升龙城里守军的零头都不够。这么做,蔡道根本就是狂妄到了没边的程度。
可只有蔡道自己和他的亲信手下才知道,也许还应该加上狄安,升龙城在蔡道的面前也就是窗户外面糊的那层挡风的白纸而已,一捅就破。
是不是应该立即进军,这是的确是一个影响比较大的问题。
到达雷州之后,蔡道精神恍惚的想了整整一天,夜晚睡觉时也是迷迷糊糊的。可是,等他一觉醒来的时候,却觉得精神头出奇的好,一直没有想通的东西也很快想通了。
想那么多干什么,又顾忌那么干什么。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