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奸臣世家 > 第224部分(第2页)

第224部分(第2页)

一个月之后,这些年轻的官员便分赴北方各路西北各路、河北两路、河东路、等等,反正是除了淮南两路和京西南路,这三路。因为,免役法要在北方各路开始推广实施。王岩叟、刘安世是朔党的人,自然不会支持,而范纯礼态度不明,赵煦也没有将这一路纳入新法实施的范围之内。

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时候,实施的新法,有些根本就不合时宜,有些则是因为缺少监督,在全国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所以,在恢复新法的时候,赵煦还是不得不听取了蔡道的意见,有选择性的、分批次的只恢复了部分新法。

第二批恢复的新法,关于经济方面,之前颁布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和免行法又重新开始实施。

青苗法是要实施,不过已经也准许在京畿一路开始实施,并不打算将之推广到全国,原因也很简单,在京畿地区有御史们和皇城司的双重监督,京畿地区的官与吏们都不敢在私底下对新法采取阴奉阳违、或者勾结当地士绅,扭曲青苗法的真实含义。

而原本一直坚决反对的那些个皇族和勋贵世家,这一次也同样偃旗息鼓,坐视官府破坏了京畿地区高利贷整个市场的秩序。

同样的,在得到赵煦的警告之后,京畿地区的各个道观也在青苗法实施的过程中,也只能袖手旁观,不过,蔡道也给了他们相应的补偿。

第455 恢复新法2

同样,在得到赵煦的暗中警告之后,京畿地区之内各个道观在青苗法实施的过程中,也只能无奈地选择袖手旁观了,不过,蔡道也给了他们相应的补偿。

由于在地方缺少足够的监督,而且,地方官员也不可能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任职,那样就会导致人去政息,政策反复更会让百姓无所适从,反而会因此扰民。

所以,以如今大宋国的通信条件,青苗法也就只能在京畿地区实施了。

免行法,听过的人可能不是很多。

汴梁城各个官府衙门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均由京师诸行供应。可是,诸行在缴纳物资的时候,要经过层层的盘剥,他们实际付出的物资几乎是官府衙门实际所需的物资十倍以,这样亏本的买卖,就导致汴梁城内外一些商贩、贫困百姓因作行户而破产者比比皆是。

这样的一个大善的小法,居然也被文彦博和吕公著一同废除了。

不过,这一次实施的免行法却再次改头换面了。

在这次的免行法实施之后,凡是入京之人不论是游学、经商,还是探亲的个人,以及京畿地区担着担子入京贩卖百货或者蔬菜的小商小贩都不需要在缴纳任何的钱财了,而商人入城,按车辆的数量收费,每辆车收取五文钱。

一文纳入内库、一文纳入三司、一文交给工部,一文交给开封府,而剩下的一文则交给兵部,作为守城禁军的军饷补贴,每个月一号发放,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当值看守城门的士兵。毕竟,汴梁城每一个城门的繁华程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只要采取平均分配的方法。

这些钱,看似不多,但是那是要看对谁说得,汴梁城是当今世的世界级大都市,自身就聚集了几百万的百姓,整体消费能力就非常的惊人。光是一日所征收的进门税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那一文钱如果平摊到每一个禁军的头,自然是不够的,可只是平分给每一个当值看守城门的士兵的话,还是能够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的。

不过,有得必然有失。

新法在颁布之后,其实,拉车入城的商人损失反而会因此而大大降低。

因为,任何人只要是收了钱,就不得再刁难入城的商人。

谁也不得从车拿取任何的物资,也不准多收一文钱。

如果,有谁要是真得有那个本事,一副担子挑几百斤的货物,看守城门的禁军们也不会去管。

不是没有动过歪脑筋。

就曾有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商人,他在得知新法的详细内容之后,耍了一个小花招。将车拉到城门口,然后,再找几个大力士将车的货物,纯用人力就将所有的货物搬进汴梁城,可他的车却并没有进城。所以,按规定自然是无需缴纳入城费。

看守城门的小校拿不定主意,便将这件事立即报告了去,章惇在得知之后,只说了两个字,没事便将来报信的人打发走了。

既然制定了这个新法,章惇自然在就想到了应对各种想要钻新法漏洞之人策略。

城外的人会玩,城内的人更是会玩。

这个商人不知道,他刚一做出这个举动,自己便立刻了京城商人们和各个官府衙门的黑名单。

对于这个新颁布的免行法,无论是汴梁城内,还是各方云集而来的商人都是打心里拥护的,自然不容许别人

破坏新法的实施。何况,这个商人没有缴纳入城税,别的商人心里就会不平衡。

这些商人便制订了攻守同盟,对这个商人下达了封杀令。

于是,那个自作聪明的商人猛然发现,自己好不容易运进城的货物根本就走不了多远,因为,他根本就顾不到一辆运送货物到集市的车,所有的车马行谁也不敢接他的生意。倒是官府的开办的车马行愿意承揽这个买卖,可开出的价格居然还是市价的十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