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儿和柏儿倒是好说,可竹儿怎么办呢?”这才是蔡王氏真正想问的话,竹儿的母亲可是蔡王氏的贴身丫鬟所生,自然比其他人更加关心。
蔡卞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地回答道:“自然让她一起跟着,毕竟是三个孩子和道儿他们都不熟悉,他们身边还是要有个熟人跟着为善。”对于这些个妾侍,他当然并不满意,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眷恋之情了。当初和蔡小丫的生母好起来,也并不是完全出于醉酒,要是没有一点好感的话,府内的丫鬟侍女多了,又何必选她侍寝呢?
……
再说蔡兰陵,他最后的这一封信,是要送给刘昌祚的。蔡道和这位如今屡立战功的西北大将未曾谋面,不过,就是因为他曾经为其在大殿上说过几句公道话,刘昌祚还派人到京城里给他送过不菲的礼物。对于这点,蔡道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完全是受之坦然。他出家入道,结交边关大将这点还伤不到他。
先皇仙逝,西夏国两位战争狂人又都先后病逝,如此大好的机会,太皇太后和当朝执政肯定会贯彻司马光的主旨,虽然没有明着发布诏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书,但蔡道知道,高滔滔已经决定割让边境上的四个磐堡,打算用来和西夏国达成彻底的和解。
可是,这么一来,他们这些边关大将肯定就会受到影响,而刘昌祚的处境将会尤为艰难和尴尬。议和之间,肯定不能挑起边衅,可如果西夏国的边军这个时候出兵劫掠或者是攻打其他的磐堡,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出兵吧!
不管打得赢,打不赢,最后都会给了朝堂上的执政们收拾他们的口实。
不出兵吧,
如果真得丢失了其他的磐堡,又会被执政们找到失兵杀将、丢失领土的借口。
总而言之,文官们,特别是保守派的文官们一向视武官如猪如狗,可以随意宰杀,借口什么的,想什么时候有,就能什么时候找到。
所以,蔡道在信中并没有都说什么,只是告诉刘昌祚一件事,汴梁城里三衙的步帅跌下了马,摔断了一条腿,听说他的那条腿已经完全治不好了,至于其他,他在信中并未提及。
刘昌祚在接到蔡道的信之后,只说了两个字‘多谢’,并送上了一份大礼,蔡兰陵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蔡兰陵走后,没过几天的时间,边关就传来了刘昌祚这老军伍坠马受伤昏迷的消息,他的属下连忙派人报这个消息加急往汴梁城城中送去了。
这就是蔡道让蔡兰陵送出去的所有五封信,也是至关重要的五封信。
至于那些当初在保育院中和他相交的那些小伙伴,他们的父母要么跟蔡道都不熟,要么都是极为有主意的人。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和际遇,强求不得,蔡道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和影响力。
因此,蔡道也派其他人送上了自己的信件,不过,他在信中也只是写了一些问候的话语,并未涉及到其他。
考虑到将来,蔡确等人势必会被高滔滔和保守派的大臣贬出京城,甚至是被流放逼迫到岭南,蔡道还是做出了一些安排。
王安石变法,虽然有诸多问题,可有些新法实施了这么久,还是有个别的新法让大宋的百姓们感到便捷的。这里面除了其他人的努力之外,还有蔡确这个人的坚持。可以说,蔡确才是变法派真正的最为坚定的传承人,在王安石两次罢相,在吕惠卿和邓馆耍弄权术的时候,也只有他在一直坚持不懈地认真地实施着新法。
也就是基于这一点,蔡道非常敬重这位既是同姓,又是同乡的前辈。
不过,蔡道虽然现在还并不知道蔡确最终的结局如何,可他知道蔡确不比章敦,如今也年近六十了,如果真的被贬到岭南的话,恐怕是凶多吉少。
而现如今,蔡确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不妙,可他这个当朝的副相又如何能够听得进去自己这个小孩子的意见呢?所以,蔡道便暗中派七色领的人在暗中帮衬着他们这些马上就要被贬出京城的人。
蔡兰陵到了狮子寨之后,除了催促花狻猊立刻点齐人马分散赶往中条山,就是立刻派人给蔡道送信,告诉了主人,其父临行前的那个决定。
蔡道接到蔡兰陵传信的时候,已经到了白云观。看着已经破败不堪的道观,蔡道倒没有心灰意懒,可看着面前的两个‘小人’,再看看蔡兰陵传来的消息,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
蔡道刚到莲花山的脚下,就有人报信来说,有一个姓扇仆从打扮的人,带着两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