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奸臣世家 > 第152部分(第3页)

第152部分(第3页)

在驿站里,他就将蔡道的书信偷偷的给了苏大胡子。

信上只要有两点,

第一、就是解劝苏轼,进京之后,一定要谨慎,如果看不惯相公们的行事的话,完全可以辞官或者主动求外,造福一方百姓,也总比留在京城里,被人再度撵出来得强。特别注意,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

第二、就是让苏轼劝说苏辙,让他入京之后,也主动请辞,不要贪恋权位,继续跟着保守派惑乱朝纲,既然苏辙也是中间派的大臣,何必趟这摊已经主动泥泞的污水呢?

他这个弟弟的性子并没有大哥直率感言,历史上,他就是搀和到元佑之政中,而被视为元祐党人,宋哲宗掌权之后,他便连遭贬斥。司马光死得早,可是,他早早就定下了元佑之政的基调,有太皇太后把控,文彦博和吕公著在一旁辅佐,苏辙这个中间派即便当了丞相,也拿不了多少事。

后世,因为司马光死了,而把交西北四寨给西夏以换取和平这件事丢在了苏辙的身上,还有废除新法也是苏辙在丞相任上彻底废除的。

这个锅真不是苏辙一个人能够背得起的,要知道,大宋朝除了赵普这个大奸臣之外,从来就没有那个丞相是独相,就是历史上的蔡京也是被宋徽宗弄得几上几下。这些事难道都是苏辙一个人做主做得吗?要知道,文彦博和吕公著才是司马光真正的盟友。苏辙能够入京担任丞相之职,只要是因为他自己的名声而已,若论执政能力,他还比不上他的大哥苏轼呢?

接着,蔡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兰陵就立刻打马前往京兆府。

到了京兆府,孙觉老爷子听说是蔡道派人来送信,居然亲自接见了蔡兰陵。

看完蔡道写给自己的信,老爷子手拿着信,居然看得双手直发抖,忍不住老泪纵横,哽咽得无法言语。

心中的内容说了三件事。

两件事是猜测当朝执政,也就是司马光和太皇太后对孙觉老爷子之后安排。

宋神宗驾崩,司马光刚刚上位,却没有向太皇太后进言,召回在关中地区任贤用能、解决了关中甚至整个西北缺粮这个大问题而立了大功的孙觉老爷子。

原因有二,

一、当然是知道孙觉和王安石的故交,又特别关照蔡道这个后辈。如果他回京之后,势必会阻挠他将蔡道赶出京城,以及其他一些举措,所以,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二、就是嫉贤妒能,司马光实际上看不得变法派立了大功的人进京,不然,蔡道也不会小小年纪,宋神宗刚刚驾崩,就被赶出了京城。

蔡道也知道孙觉老爷子本人的脾气秉性,一旦回京,下场比苏大胡子强不到哪里去,他老人家唯一的优势也是劣势就是他如今年事已高,如果朝廷真得要动他的话,他大不了致仕避祸,甚至辞官隐退,朝廷也不能强行处置这位立了大功的先皇老臣。

蔡道建议孙觉,如果当朝的执政能够容许老爷子继续呆在京兆府,那老爷子千万不要和执政们对着干,新法什么的其实并不重要,继续以往的政策不动摇,只要稳定的增加辖下的穷困百姓们的收入方是正途。

不过,蔡道在信中也说了,执政们很有可能会嫉妒老爷子在京兆府的功绩,将他调到其他的地方继续任职,而派保守派的人前来京兆府摘桃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爷子干脆就立即致仕归家,在老爷子的家乡高邮开办学院,讲学授徒,他会资助老爷子的一切费用。

毕竟,孙觉如今年近七十,说句不好听却非常实际的话,他老人家还能再活几年。蔡道的外公王安石病重,眼看就要过世了,而曾巩虽然年纪较小,可他的身体还不如王安石的好呢?如果不是蔡道一向注意引到曾巩调养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活着离京,都不好说呢?

孙觉如果再像以前那样被调来调去到处任地方官,还不如立刻回到家乡,开办规模宏大的书院,教书育人,造福乡里,如果能够教出更多的有识之士,岂不更好吗?

顺便说一下,和蔡道渊源甚深的王巩也高邮人。

而孙觉老爷子之所以落泪,就是蔡道在信的末尾还特意提了一个人。

这个人还和蔡道拐着弯有一定的亲戚关系。

就是孙觉和王安石曾经的徒弟——王令。

这位诗人也是高邮人,虽然年少,宁愿纵情于书山学海之中,也不远锐意于科举,可他本身又没有子贡之能,还是靠着王安石的资助才娶妻生子,他的妻子就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