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被吸引来或者说是被强迫来学习经验的人,就是蔡道向宋神宗举荐的苏大胡子的弟子——苏门六学士。
苏门六学士,其中有三个是进士出身,且官职在身,陡然俱被招入京师。
这件事本身在朝野之中就掀起了巨大的轰动。只要是在文坛混得不错的,就没有不知道这六个俊彦都和苏轼有关联,其中五个人都是苏轼的弟子。
可是,让人猜疑不定的是,自从他们入京之后,宋神宗却一直没有给他们立刻的官职,他只是跟每个人都深谈了一次,便把人扔进了保育院之中。
对于这几个俊彦的感官,宋神宗觉得这六个人的才能的确是很强。特别是黄庭坚,这个人虽说是苏轼的弟子,可他的字、他的诗词、他的文章一点都不比苏大胡子逊色,唯一欠缺的就是他的词作之中并没有多少十分出彩的作品。当然,这是相较于苏轼和秦观的作品而言的。
而谈论到做官的本事和见解,张耒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即便他如今的官职还是比不上黄庭坚和晁补之的大,可要论起执政的经验,他们两个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张耒的。
而且,经过石得一手下的皇城司的一番查探。
蔡道对他的评价完全属实,甚至是略有不足。
张耒的确是受到了当朝执政们的打压,这才一直在县尉和县丞的位置上兜兜转转呆了整整九年的时间。并且,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当官九年,却仍然一贫如洗,却又甘之如饴。当时,张耒进京觐见皇帝的时候,身上穿得是家里那件‘最新’的官服,也是补丁摞着补丁。
同样是为赵家打工,宋神宗看到这样的官员,对于他的遭遇,如何能够释怀呢?
看看满朝吃的脑满肠肥的宰辅们,再看看又黑又瘦的张耒,宋神宗第一次有了心痛的感觉。
其他三个人相较于黄庭坚和张耒来说,实在还是稚嫩了一些。
所以,宋神宗并没有急于授予他们官职,在休息了几天之后,反而把他们先后都派到了保育院。
就是想让他们几个先和蔡道接触一下,观察一下这五个人的执政理念。
如果他们几个能够和孙觉一样,接受蔡道那一套种田的理论,并且准备在自己任职的地方加以实践的话,宋神宗并不会吝惜官职,甚至还会给予他们更大的担子。
可是,他们几个如果也和保守派一样,对于一切和变法的事物都持反对的意见,更加不会接受蔡道这个小孩子的意见的话。
宋神宗顶多也就是给黄庭坚和张耒略微提升一下官职,晁补之调回京畿附近的属县在感触啊一番。
而那两位没有进士出身的——陈师道和秦观。就得等到明年了,制科开始的时候,这二人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和天下的才子们争取这次蔡道替所有人争取来的机会。
xbqgxs
第204 三年2
而那两位没有进士出身的——陈师道和秦观。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他们二人就只能得等到明年了,制科开始的时候,这二人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和天下的才子们争取这次蔡道替所有人争取来的机会。
至于年纪最小的李廌,宋神宗到没有难为他的意思,他本是华州人,又没有官职在身,所以是第一个进京的。宋神宗把他派到保育院,呆了整整的十天,这才将他送到了孙觉那里,让这位坐镇关中的老臣安排一些差事,磨练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至于他能够在蔡道那里看明白多少东西,那就要看他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之后在地方上实践时候的感悟了。
有关国家的三件大事。
元丰六年正月正旦,司马光上呈了那本由他主持编修的书,并被宋神宗亲自命名为《资治通鉴》。几个月之后,宋神宗下旨擢升司马光为资政殿学士,而范祖禹为秘书省正字。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宋神宗知道司马光的本事,也就是修修书,当个御史。掌军和亲民官都不是适合。而司马光看好的范祖禹也同样如此。
比较讽刺的是,当初,王安石就非常器重这个范祖禹,可惜的是,这个人跟在司马光身后,一心只知修书,根本就没有搭理过拗相公。
元丰六年,宋神宗本欲发大军继续征伐西夏。
因为蔡道的献计献词,没有了沈括继续呆在延安府,没有了徐嘻这个大宋朝版赵括的继续领兵,元丰五年也就没有了永乐城的惨败。这也是蔡道在事后才知道的情况。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计谋,一路人马一次小小的的防守反击,只一路就消灭了西夏国大军整整五万人马。
西夏国损失的人数既不会让整个西夏国元气大伤,可也会让西夏国忌惮如今大宋国的势力,选择隐忍并且潜伏起来,以待将来。
可是,苏轼和大将刘昌祚合作无间,干出得成果实在是太过于出色了,让刚刚熄灭的覆灭西夏国雄心壮志的宋神宗又重新燃起了心中的。
希望刚刚升起,宋神宗就被自己选择的人泼了一盆冰凉彻骨的冷水。
历史上永乐城之战大败的罪魁祸首有三个——沈括、徐嘻和种谔。
沈括是祸端,徐嘻是祸首,种谔却是犯了一个领军将领不应该犯得大忌——拥兵不救。
如今,沈括虽没有被降职,却被彻底的调离了前线。
可徐嘻和种谔却被同时安置到了熙和路,大军就驻扎在五路伐夏中得到的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