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晚不愿意接这件事儿,到时候,好或者不好,她都逃不脱。
可是苏小晚知道,自己不答应,这老太太也得去找舅妈帮忙,没办法只好叹气的答应了。
当然,苏小晚的公公和婆婆还想接苏小晚回家去过年,被苏小晚拒绝了,理由都是现成的。
她得留下打探一下,未来他们三儿媳妇的为人和家庭情况啊,这可是大事。
送走了婆婆这一家人,苏小晚才跟舅妈商量这件事。
舅妈一听,笑着说道:“这有啥难的,交给我好,舅妈帮你打听去,造纸厂的人,舅妈到还是有认识的,放心吧。”
果然,舅妈的效率就是快,没几天人就打听出来了,柳家在那一片也好打听,就听这一个姓氏,也是个外来户。
父母都在造纸厂上班,家里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这柳青青在家里很得宠的。
不然也不能一直上到了高中,这家人都挺好的,两个哥哥都结婚了,家庭和睦,柳青青的妈妈人也非常爽利,说话嘎巴溜脆的。会说话的意思
苏小晚把打听来的消息给婆婆送了回去,没过几天婆婆又来了,想请舅妈去说媒。
舅妈看在苏小晚的面子上也同意了,对方看韩初夏当时那么护着他们的闺女,虽然对两个人私下约会这事,不高兴。
但是,整体上来讲对韩初夏影响还是非常好的。
也非常热情的接待了舅妈,那意思也同意这么亲事,不过对方有个条件。
人家闺女是捧在手里长大的,跟韩初夏回农村种地是不行,到时候她退休了可以把工作转给她闺女。
所以,必须要一套城里的房子才能结婚。
舅妈回来后,把这事儿一说,韩母就不乐意了,农村怎么了?一想到小儿子不在身边生活,就老大不愿意了,说回去要跟当家的商量,饭都没吃就走了。
苏小晚也是对这个婆婆无语了,说变脸就变脸。
她舅妈跑了一趟腿,说了半天话,也很辛苦好吗?
舅妈看苏小晚脸色不好,又赶忙安慰道:“没事儿的,小晚,谁家还没几个不着调的亲戚,行啦,别不开心了。”
果然,到家后,因为这老三媳妇儿的娘家要求要在城里买房,闹腾的不像样子。
家里有一个爱往娘家倒腾东西的大嫂,老二花了五百块钱娶媳妇,她都老大不乐意了,这还是老二总往家寄钱还这样呢。
何况是老三这个读书,干花钱不赚钱的货了,娶媳妇儿,娶城里的不说,以后不回来干活,那家里的活谁干?就她一个人?
这娘家人还想让在城里买房,那得多少钱?现在这房子这么贵,没个七八百能下来吗?这还是一般的民房,那好些的更贵了。
这还不算彩礼钱呢?还有家具啥日用品呢,哪个不花钱?
这婆婆和媳妇儿又打了一架,而韩初夏则在房间里听着,眼神呆滞连动都没动。
韩初夏一直瞧不起大哥,只能在地里刨食儿的泥腿子,瞧不起二哥这个当兵的武夫,可是这个家里大哥,二哥都在赚钱。
就连他小妹夏花现在都能赚钱了,可就他一个人不仅没赚钱,还在花着家里的钱。
如今,连娶媳妇儿的钱他都拿不出,别提心里有多憋屈了,难受了。
他感觉这么多年,自己都白活了,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大家给的一切,然后还瞧不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