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在结尾,管琥又无声无息的捅了一刀。俩人在站台上的相望,仿若时间流转,物是人非。
以至于片子放映结束,全场都沦陷在某种难以诉说的惆怅中,半分钟内,没有任何的响动。
“怎,怎么……”
汤维只觉黑压压一片,心里发慌,忍不住要回头看。
“哎,别急。”
褚青一把拽住她的胳膊,笑道:“再等等!”
“哗哗哗!”
他话音方落,现场就像打碎了玉狮子,清脆,激荡,而又动听的声音于霎时间响起。
没有全体起立的大场面,更没有疯狂的欢呼高喊,但每个人的掌声和脸上的愉悦,皆是无比真诚。
他们看到了一部真诚的电影,纵然谈不上经典,思想和手法也没有多么惊艳,可重要的是,自己被打动了。
情感共鸣,才是电影叙事之外的第二大要素。
当掌声渐歇,所有的观众都没离场,在等待主创们的交流采访。而褚青见那俩货傻乎乎的样子,连忙唤道:“快上去,别愣着!”
“啊?哦!”
汤维和吴琇波反应过来,精神还很恍惚的走到台前。程颖比他们淡定多了,特大气的戳在旁边,准备翻译。
褚青没凑热闹,只坐在台下,瞧着男女主角被记者包围,心里特欣慰。
“嘿,褚!”
趁着身侧无人,皮埃尔里斯安拧着胖胖的身子凑了过来,笑道:“恭喜你,你又带来了一部优秀的作品。”
“皮埃尔,我总觉着很抱歉。”
他十分不好意思,电影代表是当了,嫡系的小灶也吃了,但是没干事啊!划拉了大半年,结果就推荐那么一部,还特么是自己投资的。
“哈哈,不必介怀!”
老头儿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好电影可遇不可求,不能以数量去衡量,我相信你的眼光和专业精神。”
“托你的福,希望明年会好些。”
褚青也笑道,随意瞄了眼台前,又问:“对了,你等下有没有时间?”
“我大概有一个小时的空闲,你有事?”皮埃尔奇怪道。
“嗯,想了解一下法国的电影基金制度。”(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戛纳随想(3)
一个小时不算长,但足够让皮埃尔对法国的电影基金制度有个大概的讲解。
他们有一项电影扶持法案,就是从每张电影票(5…6欧元)中提取约11%的特别附加税,用于扶持本土作品。
而随着电视业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原本单一的税源已经扩展至DVD销售、网络视频点播、电视台放映等等。
这一大笔款项,由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电影中心(简称CNC)负责掌管和运行,主要的途径有两种:自动性资助和选择性资助。
前者,是将片方在电影放映时所缴纳的税款,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由CNC为其设立的个人账户。当片方在拍摄下一部作品或偿还债务时,就可以直接申请使用。当然,这有个时间限制,5年内不使用,视为自动放弃。
后者,类似于银行贷款。CNC每年在全国接受几百个候选剧本,再从中挑出几十个,给予不超过50%的资金支持。如果影片可以盈利,片方需将资金还给CNC,如果票房失败,则不必还钱。
这两种途径的针对群体非常明确,前者支持商业片,后者支持处女作和艺术电影。更重要的是,它激励电影人的多样化创作和坚守品质,争取更多的票房,为今后发展积蓄资金,由此产生滚雪球效应。
制作、发行和放映,这是三个环节的自身造血过程。
此项制度,自然利于本土电影发展,却被好莱坞深恶痛绝。因为他们的附加税也包括外国片,但税款不返还,而是直接纳入基金账户。
就像《泰坦尼克号》,当年在法国缴税1200万欧元,至少够拍5部本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