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香港就没有拖拉机,能坚持十分钟不错了。”贾璋柯笑道。
顾正性格很大咧,刚认识就跟褚青称兄道弟,跟着道:“就是!人家放着香港电影不拍,跟我们来这穷乡僻壤,那是这个!”说着竖了竖大拇指。
《小武》的资方是一家香港公司,摄影师也是香港人,叫余力威。整个剧组人员加上主要演员,一共才十几个人。
褚青自然演小武,原定的人选是王红伟,这会儿给他换了个角色,演小武曾经的好兄弟,后来变成民营企业家的小勇。
演胡梅梅的,也就是那个歌厅小姐,说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叫左文璐,副导演则是顾正。
这六人,就是剧组的核心主创。
因为全片在汾阳拍摄,表现的也是这个小县城的故事,所以大部分演员都要用汾阳话演出。
左文璐不用,胡梅梅本来就是外地妹,说普通话也能理解。贾璋柯本来也想让褚青讲普通话,褚青说不用。
他比不了那些一心多用的聪明人,他一直都只能专注做一件事,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
既然在拍电影,那自然就得拍到最好,所以一路上,他就让贾璋柯用汾阳话跟他聊天,自己再对照剧本练习。
方言这东西,不像外语,相互间都有相通之处,只要神似就可以了。褚青语言天赋居然不错,照猫画虎,说的也像模像样的。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居住地,无论是什么时期,都是大同小异。
国内来说,九十年代的县城,几乎都是一样的,脏乱的街道,来来往往的小贩,低矮不平的房子,偶尔可见的高楼。
后来经济发展了,到了褚青重生时的那个年代,那时的县城长得又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模子。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实环境并没有变得陌生,只是心态的改变和迷茫。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章 表演
一行人住进一家在县城算是中档的旅店,两人一间,褚青和那个香港摄影师余力威同住。
这人是剧组中年纪最大的老大哥,普通话说的不太标准,人很热情,褚青半蒙半猜,聊得也挺好。
余力威一直在国外上学,回港后入行也好几年了,运气不好,正赶上香港电影工业体系的滑坡期,没参与过什么像样的制作,一直在一些低成本的三级片、鬼片、屎尿屁喜剧片里做摄影助理。
这些电影,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到后期制作,十几天就能搞定。然后扔到院线里忽悠一圈,通常上映不到一个礼拜就下线,心安理得的赚下几十到上百万的收益。根本不管背后骂名,反正做的就是一锤子买卖。
这他妈也叫电影?!
余力威愤愤说出跟褚青刚看到《小武》剧本时相同的一句话。
他对大陆一直很感兴趣,老想来看看,来拍点东西。直到两年前获得了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辅导资金,来京城拍了一部讲述流浪艺人的短片《美丽的魂魄》,并拿到了去年香港独立短片展的一个奖。
也正是在这个短片展上,余力威认识了同样凭短片《小山回家》获奖的贾璋柯。
俩人一拍即合,惺惺相惜,合组了一家小电影公司,余力威还帮老贾拉来了《小武》的投资。
褚青在跟他的聊天中,从他身上看到了跟贾璋柯一样的东西,那是种对电影最单纯最真诚的一种热爱。
“导演,你从哪儿找的这衣服?”褚青苦着脸问。
“老乡家借的,别给穿坏了,还得还呢。”贾璋柯忍笑道。
这是件超大号的西服,褚青身板很瘦,个子又高,穿着这件至少大两号的西服,晃里晃荡,就像根竹竿挑着件衣服,走起路来都呼呼带感。
开拍之前,贾璋柯让褚青把胡子刮了,戴着副没度数的黑框眼镜,头发仍然鸡窝一样。
这个造型,就显得他处于一个很奇妙的人生阶段,看着年轻,又说不准是哪个年龄段。
“各人员就位!”顾正扯起嗓子喊。
贾璋柯没有坐在监视器后面,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啥叫监视器,就抱着胳膊站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
“摄影机OK!”余力威道。
“Action!”
兼职场记的顾正兴奋的一打板,“啪”的一声都带着回音。
他的心情和在场的所有人都一样,妈的!老子也拍上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