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刘伯承的非常之路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真诚又热情的杨公,向刘伯承毫无隐瞒地讲述了进步的新思潮,给刘伯承留下了深深的好印象。

杨公认定:“社会的过程,有自然的规律。”

他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已陷于半殖民地的状态了。

国内的军阀,无论哪一个后面都有帝国主义在作背景,此扑后起,混战不休。”

这有助于刘伯承了解军阀混战的根子所在。

杨公剖析了国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自己“奋斗的雄心油然而生,内心的信仰更加坚决。

”他对军阀不抱幻想,而且指出军阀“外强中干”,是能够打倒的。

这个观点引起刘伯承的共鸣。

刘伯承听到杨公说了他也具有的同样认识:“我是认定军阀自身有绝大的矛盾,不久自然要崩溃的。”

“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在预备与军阀作决斗的人才和工具,不再希冀他们大人先生们垂怜我们。”

杨公主张:“我们目前须要努力在宣传和组织两样工作上,尤其要使敌我界限分明,要向左转走,要向民间去才有办法。

换句话说,就是要以民众为后援,尤其是无产阶级,不然谈不上革命。”

1923年冬,杨公与吴玉章在成都秘密建立了“中国YC团(中国青年共产党)”。

次年1月,杨公曾就加入组织事向刘伯承征求意见。

刘伯承坦率地说:“见旗帜就拜倒,觉得太不对了。

因为我对各派都没有十分的研究,正拟极力深研,将来始能定其方道。”

刘伯承考虑参加革命组织的慎重态度,使杨公深为感动,“最是使人起敬”。

从旧军人成为革命者(2)

杨公在日记上对此赞扬不已:“这是何等的真切,何等的真诚哟!”“比起那些因情而动,随波而靡的人来高出万万倍。

此后拟设法使其从本方向走,若能达到目的,又多一臂助!”加入共产党一年来,刘伯承经过“极力深研”,奠定了他参加共产主义组织的思想基础,他对友人亮出自己的政治抱负,学习共产党人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

’我家无私蓄,遇敌奋不顾身者,惟恐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官压兵扰,民将不民,并非为了博取虚名和荣显。

这班军阀若以爵禄相诱,可以说是有眼无珠了。

余意已决,定随玉章出川,一息尚存,革命不止。”

1925年1月,吴玉章、刘伯承到了北京。

吴玉章在北京大学见到他的学生赵世炎,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情况。

吴玉章马上就由赵世炎、李国暄和童庸生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公等优秀分子也加入共产党。

共产党在北方地区的革命活动相当活跃,而同赵世炎接触中,刘伯承体会到中###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确实不是其他党派所能比拟的,他的知友吴玉章、杨公堪称民族精英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可见中国的希望依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上海“五卅”惨案,震动了全世界。

刘伯承、吴玉章正在上海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不到一个月,6月23日,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时,刘伯承随吴玉章已到广州。

刘伯承受到极大的刺激,他同情并支持工人阶级的正义行动,深感革命军人责任重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