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衙内太托大,就是他在连若菡之处太吃瘪,所以想先在自己面前抖抖威风,也是有恐吓之意,是想借机提醒自己,让自己看清利害关系。
夏想暗中冷笑,衙内打错算盘了,他从来不是一个害怕被人威胁的人,如果说非要说他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吃软不吃硬,先礼后兵或许还有一点效果,先兵后礼在他面前反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不过夏想还是要给蒋雪松几分面子,毕竟蒋雪松肯传话,就证明他和衙内有一定的交情。
“既然蒋书记开口了,我传话给远景集团也没什么,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夏想也有试探蒋雪松之意,言外之意是他是给蒋书记面子,不是给衙内面子,而他的力度大小取决于蒋雪松要承多大的人情。
蒋雪松的声音听上去很随意很散淡:“我是抹不开面子,衙内听说我和你能说上话,就求到了我的门上,一口一个叔叔……看在和他爸多年认识的交情上,我总得把话带到。”
夏想听明白了,自始至终蒋雪松不提衙内的真名,只以衙内代替,一是因为京城虽然衙内众多,但如果不提姓氏,只说衙内二字就知道具体所指者,唯一人而已,京城高层都清楚是谁,二是也表明他和衙内的关系,着实一般,因为在提及衙内的父亲之时,也是一带而过。
有时交情一般,但面子上的事情,还必须做到,夏想明白了蒋雪松的难处,想到连若菡下一步的金融之战,衙内的产业首当其冲在第一波冲击波之内,就说:“我保证把话带到,但我和远景集团交情也不是很深,再说现在毕竟不在燕市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呵呵,话到了就行。”蒋雪松的口气又轻松了不少,他也怕承情太多,万一夏想促成了此事,人情还要他来还,但问题是,衙内未必还会一份天大的人情给他。
夏想就顺势又补充了一句:“有一句话或许说了也不对,就当空穴来风好了,蒋书记就当我没说过。”微一停顿,感觉到蒋雪松在静心细听,他才又说,“千江集团的股价可能会有波动,现在抛售正是时机。”
蒋雪松似乎听明白了,又似乎没听明白:“那就先这样?我还要开个会,下次再聊。”
蒋雪松的态度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但夏想相信以他对蒋雪松的了解,他送上的人情足以偿还了今天蒋雪松的出手之谊。
夏想猜对了,他确实偿还了蒋雪松的人情,因为蒋雪松肯替衙内有限地传话,估计也是因为有亲朋好友持有千江集团的股份,但数量还不够大,否则蒋雪松就是不打来电话了,而是亲自出面和他面谈。
蒋雪松得了夏想的暗示,成功地在其后的金融大战之中,获利颇丰,如果不是夏想的及时提醒,就会损失惨重了。
也让蒋雪松进一步看好夏想的为人,在随后的政治局会议上,他投下了很有分量的一票支持。
但与此同时,事情往往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衙内托人传话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其后的金融之战之中,损失惨重——尽管金融之战此时已经正式启动,和他托人传话的时间只是巧合——他却认为是夏想有意为之,故意打他耳光,就对夏想恨之入骨,夏想不给面子也就算了,还骑在他的脖子上撒尿,欺人太甚。
从此,衙内视夏想为生死之敌。
第二天,从湘江传来消息,付先锋和叶天南拍了桌子。
夏想笑了,叶天南还想在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解开死结?不过是枉费心机罢了,他才和付先锋打过几次交道,哪里知道付先锋两面三刀的手段?
下午,金融之战威力初现——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此战会愈演愈烈,最终演变为国内政坛之上第一次经济影响政治的实战先例。
第1417章 最后的决裂
叶天南几乎气炸了肺。
明明郑盛已经亲口答应了要过问叶地北的事情,却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市局仍然扣留叶地北不放,而且听说还准备将叶地北和林小远两个案件列为湘江市头号经济大案。
不管是古建轩的主意,还是梅晓琳的想法,或是陈习明的决定,反正是有人想踩着叶地北和林小远的尸体升官发财。
官场之中想要步步高升,其实就是要踩着别人的肩膀或尸体上位,原本也没有什么,但当肩膀或尸体是他的儿子之时,叶天南才第一次体会到了心如刀绞的滋味。
再想起以前他曾经踩着无数人的肩膀或尸体才有了今天,无数人都和叶地北一样,也有一个在背后操碎心的父亲,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终究还是没有一丝悔意,却对包括陈习明在内的湘江市委一干人,恨之入骨。
恐怕他是国内第一个人还在位却连自己儿子也保不了的省委副书记。
丢人丢到家了。
叶地北和林小远两个案件合并一处,涉案金额高达10几亿,肯定是湘江十几年来第一号经济大案,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