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为什么?”
三班长:“因为他一个劲儿地向你隐蔽的那个方向窥探。看样子,那人武功不弱,所以喷嚏打得很有底气。另外,那人的轻功也极好,因为他跑走时并没有太大的脚步落地声。这在黑夜的树林里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弩箭示警(6)
张虎听后,两道剑眉皱成个大疙瘩。
稍顷,张虎又问道:“你们看清了他从什么方向来的,又向什么方向走的吗?”
一班长说:“我注意到了,那黑影好像是……从赶尸帮相同的方向……来的。”
二班长:“‘老牤子’说得没错。只是他也可能在树林里故意绕圈子呢!不过,正如‘驴打滚’所说,那人功夫确实不弱。”
三班长:“我看清了。那黑影是从赶尸帮来的方向来的,又往那个方向走了。对,就是青龙山的方向。”
“哦!青龙山的方向?”
张虎抬眼看着高大的青龙山剪影,深思起来。
老周说:“排长,青龙山周围,可是有不少苗人和瑶家人的村寨呀。他们打猎的工具,都是弓弩。”
“对……”张虎漫不经心地应承了一声。
激战在即,而方才的“弩箭寄柬报警”、“喷嚏报警”、“赶尸帮闻声后的反常举动”以及神秘的夜行人的出现,都引起了张虎的警惕和无限联想。
夜袭青龙寨(1)
1
夜幕低垂,繁星闪烁。
青龙崖隐藏在无际的黑暗中,只有几点如豆的灯光挂在半山腰,表示着那是一个尚有人烟的村寨。
张虎看看腕上的夜光表:晚7点一刻。比首长的规定足足晚了三个多小时!
他注视着山上的微弱灯光,再一次严肃地询问向导老周:“周老哥,你好好想想,青龙寨果然只有这一条路进出山吗?”
向导老周似乎感觉到了张虎的火气,小心而肯定地说:“哎呀,排长,你已经问过我几十次了!青龙寨确实只有这一条进出山的路。十年前,我就曾经到过青龙寨采集山货,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来一次。每次我都仔细观察过四周。这青龙崖到处都是悬崖峭壁,的确只有一条小路可走。附近山民祖祖辈辈的流传着一首山谣:
青龙崖,高又高,
寨子吊到山半腰。
阿哥偷妹偷不成,
可恨只有路一条。
我因为知道了这首山谣,才注意观察进出青龙寨的道路的。”
老周说他最近几年不打猎了,专做山货商,脚步几乎踏遍了湘西的村村寨寨,完全有资格做“湘西活地图”。解放军部队进入湘西后,剿匪时急需熟悉湘西地理和风俗的人做向导。老周是山货商,见多识广,又热心于湘西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以,便被部队吸收做了侦察排的长期向导。
张虎听了,对侦察排说道:“同志们,今天因为两次遇到赶尸帮的影响和道路不熟,使我们违犯了军令,错过了白天进攻的时间,只好改白天突袭为夜袭。但由于青龙寨的地理形势我们不熟悉,所以,就增大了进攻的困难。我们必须尽量预先熟悉青龙寨的道路和村寨布局情况,以减少伤亡,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进攻青龙寨之前,我们先就地休息一下,听向导周老哥给我们详细说说青龙寨的地理情况。”
侦察排战士就地坐下,赵越安排好警戒后也回到张虎身边。
于是,周老哥开始搜索记忆,像说书人一样拉开架势,向侦察排的战士们详细地描述起青龙寨的地理形势和历史沿革来。
2
青龙崖,山高路险,地处偏远,位于湘西沅江边的青龙山半山腰。寨子里有苗、汉、土家族几十户人家,但是以土家族为主。
传说,青龙崖上原先只是居住着两户从陕西和河南逃难来的汉人,后来,一户姓田的马帮首领,多次从青龙山下经过时,看中了青龙崖的好风水,于是就亲自上去进行过现场调查。他看到崖上水源丰富,土质肥沃,既可以种田,又可以建屋,的确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他还特别沿着溪水溯流而上,直到瀑布之下,发现那溪水居然把平台划出了一个道家的太极图,于是更加中意此处。再看那出山路径——如果在石褶的几个拐弯处分别放上一个哨兵,即使有千军万马发起攻击,也难以很快奏效。青龙崖,真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