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最低端的市场,还能维持,从千元以上,到最高端,统统被星辰科技霸占。
这让所有的手机厂商,对星辰科技痛恨到了极点。
但是到了前两天,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宣布,开始对其他手机厂商,发放人工智能的准入许可。
这个消息,让这些手机厂商,心态马上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以前是看得到,吃不着,所以只能是痛恨对方。
现在是,自己有机会拿到了,那就要开始思考,怎么获取星辰科技的授权了。
而华为这个时候发话,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把自己的手机处理器做出气候的企业,对于处理器代工,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有了这个问题。
面对华为的问题,陈晨似乎很纠结,抬头看了对方一眼,然后又扒拉了一会儿手机,才有些迟疑的回答道:
“这个几率吗,真的不好说,关键看三星和台积电讲不讲规矩。
“如果它们刚刚做出实验产品,就号称量产了,我们就几乎不可能追上了。
“如果按照他们目前的良品率,作为量产标准的话,我们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如果按照intel的良品率,来作为量产标准的话,我们几乎肯定能赶在他们前面了。”
陈晨刚说完,华为总裁眼睛一亮,马上反问道:
“那么,两位陈总,如果我们公司参与投资的话,等到自己的技术量产之后,优先为我们企业代工,是没问题的吧?”
他说着,目光在陈建生和陈晨两人脸上来回逡巡,华为已经明白,现场的关键人物,其实是晨晨,而不是陈建生和林伟强。
华为的意思很明显了,如果自己投资的工厂,工艺能和台积电和三星追平,那么自己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处理器代工份额问题了。
陈晨当然明白华为的考虑,不过这时候,听了他的话,陈晨却故意笑的:
“为合作伙伴优先代工,当然是没问题的,不过,我是觉得,到时候,你们应该不会用自己的处理器了。”
“哦?”华为总裁稍微停留了一下,马上就明白陈晨的意思,不会用自己的处理器,就是说,可能会买星辰科技的处理器了。
按照新闻,星辰科技得到了高通的关键专利授权,所以肯定是要自己做处理器和通讯基带的。
现在陈晨这么说,其实是告诉自己,星辰科技的处理器,会在工厂量产之前,追上自己的麒麟系列。
第309章 “当然,合作伙伴优先。”
工厂量产,少则两年,多则三年,三年内,超过自己十几年的积累,这在华为看来,是基本不可能的。
华为2004年就已经成立了芯片事业部,2009年,终于推出了一款智能手机处理器。
到2012年的k3v2,在单纯的理论性能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但是一直到2017年的麒麟960,才在整体水平上,基本追平业界第一的高通。
星辰科技用三年,完成华为十三年的积累,不可谓不嚣张。
而且,陈晨的意思是说,让华为放弃自己的处理器,来用星辰科技的处理器。
相比别人家的处理器,哪怕是落后一代,华为也会用自己的处理器。
除非对方性能全面碾压自己,而且成本还远低于自己的处理器的时候,才会考虑用对方的。
陈晨这样的说法,显示了星辰科技巨大的野心。
如果是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拿出这样的目标的话,都会被当作异想天开。
但是星辰2001这样说,却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他们会不会能真的做到。
毕竟,安卓和苹果,都被碾压了,刚刚微软也被碾压了,星辰科技说三年后,碾压自己……
说实话,这让华为猛地一阵心虚。
但是仔细想想,这未必不是好事,前提是,如果自己参与这个项目的投资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