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周瑜的心情好了不少,与徐青交谈之时,流露出来的情绪,也好了许多。
时间已经进入了大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春二月,随着孙策兵败被杀,周瑜率众投降,九江郡与庐江郡已完全落入徐青的掌控。
得到消息的赵云,果断转移攻打目标,向徐青禀报之后,便不再攻打历阳县,而是转而向丹阳方向进军,
孙策兵败身死的消息,对于其麾下各县的冲击是巨大的,赵云攻打丹阳县时,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而丹阳郡的其他各县,更是在赵云未到之时,便已经上表臣服。
赵云向徐青请命之后,再次转移攻打目标,通过溧阳县,直扑向吴郡的阳羡!
而在这段时间内,张辽的大军已经拿下毗陵、无锡二县,离孙氏的大本营吴郡吴县,也仅仅半日路程了。
徐青与周瑜在成德县县府的议事大厅内,相对而坐,
“如今吴县仍在抵抗,本相意欲亲往劝降,公瑾意下如何?”
周瑜苦笑道:“丞相,吴郡之行,请恕瑜不能同去,不过,也请丞相谨守承诺!伯符的家人请丞相一定保全。”
“哈哈,公瑾放心就是,本相一言九鼎,答应的事情,绝对不会食言。此战结束之后,伯符家人将会到汴梁安置。”
周瑜轻舒一口气,开口道:“多谢丞相!也请丞相放心,瑜定然劝说伯符家人,不再心存为伯符报仇之念。”
徐青呵呵笑道:“战场上,谁也说不准的,本相相信,若是公瑾在九江郡,本相绝不会如此轻易的就获得胜利。”
说着,徐青停顿片刻,继续道:“或许,本相也会像伯符那般,战至力竭而亡!”
周瑜道:“丞相过誉了,瑜愧不敢当。丞相威名赫赫,且能一直保持谨慎,谁又敢言说,面对丞相而必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青心中颇为受用,这被当世大才认可的感觉,还是很爽的,
“公瑾,你既然不愿前往吴郡,那便在寿春等候吧!不消半月,本相定能请来伯符家眷与公瑾会合。”
周瑜站起身来,躬身深施一礼:“喏,瑜多谢丞相体谅。”
目送着周瑜的背影远去,徐青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这次的扬州之战,也即将进入尾声了。
“将军,要不要奴婢派人,盯着周公瑾的一举一动?”
徐青摇摇头,看着说话的张宁道:
“魅娘,像周公瑾这种人,把名声看的比什么都重,既然他决意向某投诚,那么就绝对不会有异样的举动!”
“噢,奴婢懂了!”
“嗯,收拾一下,明日一早,我们发兵吴郡。”
“喏,”赵爱儿、张宁以及王鲁莲、郑滢等四女,应了一声,便开始积极准备。
忽然,徐青又想到了什么,
“史阿…”
站在门口的史阿快步走进,向着徐青拱手一礼,
“属下在…”
“你明日可先行赶往吴郡,若有机会混入吴县最好,嗯,探听一下孙府的虚实。”
史阿眼睛一亮,露出一个男人都懂的表情,
“喏,属下明白……”
“嗯,”徐青郑重其事的点头:“孙伯符临死之前,本相答应他,不祸及他的家人,自然不能言而无信!但是,在他们投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