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中国地板风云:一地阳光 > 第4部分(第3页)

第4部分(第3页)

彭鸿斌,你知足吧。守着这个不错的事业,不要急于求成,等它慢慢地长大,过着富裕日子,不是挺好嘛?

如果彭鸿斌这样做了。那么也许中国的企业界会多一个富足的商人,少一个品牌的传奇。幸好他不是,他是一个一心想着要有个像耐克那样伟大的品牌梦想的人。而现在,这个梦离他如此之近,哪怕身边的部下、同事,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他已经看到了,这一天离他并不遥远。

“圣象要做大,非得引入资金不可了”这个念头在彭鸿斌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考虑再三后,前边妙招频出的他知道了这一步,圣象这盘棋局如果要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必然要走的一步。

翁少斌,刘共庭,彭鸿斌,这圣象三剑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算得上是中国家居企业的黄金组合。

当杜博士将翁少斌介绍给彭鸿斌时,两人一见投缘。

“这次会面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是在三剑客合作的蜜月期,一次面对记者时彭鸿斌的感言。说这句话时他还不知道,这次会面还会再给他带来一次改变:告别圣象。

“你尽管放手去做,钱的事情以后不用再操心”,翁少斌轻描淡写地承诺,给彭鸿斌打足了底气。

彭鸿斌的项目、品牌、经销商网络,终于有了资本撑腰人。

不久,在翁少斌的建议下,刘共庭也加入到圣象的事业中来。不容讳言,当时的彭鸿斌有冲劲、想法、能力,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上确实还缺少一些历练。而刘共庭在加入圣象前,已经长期担任上万人企业的管理工作。圣象,面对规模上的增长的同时,很快也要面临一个管理上的升级。

如果是彭鸿斌一个人去面对,也许多少是一道需要时间和精力才能破解的难题。

一个企业像一只鸟,资金是他的一个翅膀,管理是他的另一个翅膀,这两个翅膀和鸟的头组合在一起,决定了这只鸟能飞多高,飞多远,飞到哪个目标去。

当彭鸿斌一切都在头脑中成熟的时候,苦于两翼势小,冲天力弱。现在翁少斌的资金与刘共庭管理的加入,无疑让这圣象变成了一只飞天的鹏——不,飞天的大象。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圣象好象没有发生,而是一帆风顺,一路凯歌。

第一个决定因素,是因为圣象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组合。

第二个决定因素,也许更重要,27岁的彭鸿斌,在实现他的远大梦想时,他所具有的那种开放的气度和胸怀。

但他当时如此年轻,甚至他不知道自己在懵懂之中,就完成了中国企业早期一次资本运作。

甚至当他根据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定义新的适合中国地板的产品交给艾格公司生产时,他还会认为自己是艾格的代理。

后来有人替彭鸿斌感到惋惜,如果不是当初组织一个联盟,他就不会离开圣象了。

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彭鸿斌是对的。圣象的成功,不只是破除了德国企业长期没有突破的市场坚冰而且点燃了国内木地板的消费热情。在圣象第一步成功后不久,各路企业纷纷挺进强化木的经营,强化木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如果当时的圣象固步自封,不及时地引进资本,没有翁少斌与刘共庭的加入,面对实力大得多的企业的哄拥进入,还能有后来的圣象吗?当众多的对手泰山压顶一样云集而来的时候。圣象这个品牌,能保持先入的优势,长期占据市场的有利制高点吗?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体会彭式定理的两个公式吧:

知识+阅历+领悟=见识

勤奋+领悟+机遇=成功

在稍纵即逝风云莫测的市场中,年轻的彭鸿斌在紧要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护航了自己当时的品牌梦。

普吉岛三结义

制造第一个传奇(4)

三国时期,有个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一起开始了他们的英雄大业。

圣象三剑客的合作,也有一次结义:普吉岛三结义。

1997年10月,三人一起来到这个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敲定了圣象新董事会的条例,三人的持股比例、分工、义务和权力。

接下来,彭鸿斌三兄弟到欧洲考察,在德国驾着车6天行程4000公里,据说一台宝马的发动机被生生跑爆,损失了4000马克。

但这比起即将开始的圣象大业,就实在微不足道了。

彭鸿斌,相信自己不再是孤单创业的一个人了。在同事、伙伴之外,他有更为可以信赖的兄弟,这种感觉相信是圣象三剑客当时共同的感觉。

彭鸿斌在圣象时,曾向记者提到两件小事,言语之中对这种天作之合,感到由衷地欣慰:

1。 翁少斌买西服

1997年初路过香港,翁总拉着我去逛商场。在时装店,一下买了两套价值上万元的西服。你知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很感谢生活,吃饭穿衣都比较随意,从来没有穿过这么贵的衣服,当然了,翁总也知道我不是没钱。

但这个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的合作驱动力往往不一定只是金钱,把人和人联系在一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