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场面,经历过一次,就一辈子都忘不掉。”
“他们也感受到了,这帮出身不低的郎君们,此番回到长安城之后,就会变得不一样了,经历过大事,蜕变了,这是好事。”
“这样的队伍,才真正的有了‘魂’。”
“我明白了,王叔。”李承乾的声音坚定而清晰。
赈灾的队伍回到了长安,而姜确留在了当地。
或许,三五年内,都不会调回长安。
他的奏疏送到长安之后,朝廷已经批了,姜确要留在那里,亲自主持治河。
其本部左屯卫也会分出一支,跟随姜确,确保治河事宜。
简单来说,在来赈灾之前,姜确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就升官了。
左屯卫将军。
去时单衣,回时棉袄。
空气干冷,却透着一种熟悉的安定。踏入长安城门的那一刻,李承乾紧绷了数月的心弦,才算是真正松弛下来几分。
阿耶交给他的任务,他完成了。
不仅仅是对阿耶有交代,对百姓也有了交代。
等到来年,就算是那边不送消息来,他也要让百骑司去打听打听。
毕竟,是亲自带人,帮着灾民们重建起来的家园,怎么能不关心?
如今倒是有些理解,当初王叔在临颍大费周章的建造服务区。
是真正的给那边的百姓,一个长久的生计,不仅仅是种地。。。。。。。
没有多做停歇,李承乾与李复即刻入宫,前往两仪殿。
两仪殿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虽面色平静,但眼中那抹不易察觉的急切和期待,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想儿子了,但不能表现出来。。。。。。。
虽然平日里一直书信往来。
虽然书信一直被他保管的好好的,时不时的拿出来看一看。
但是只看书信怎么能够?
朕的鸣鸾。。。。。
想要在书信里写一些体贴柔软的话,但是想想好大儿是太子,想要落笔,又拉不下脸来。
内侍从殿外匆匆进来。
“陛下,太子殿下和泾阳王殿下到了。”
“快让他们进来。”李世民连忙放下手上根本没有看进去的奏章。
想了想,还是要矜持一些,又将奏章拿了起来。
依旧看不进去。
目光在奏章上,但是心思根本不在奏章上。
“儿臣(臣)李承乾(李复),参见陛下。”两人入殿,恭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