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缺美酒。"
“西域的商人,甚至对大唐的美酒求而不得。”
“朕一直希望,西域三十六国佳酿能够自由流入长安。”
“鞠文泰,你是个识时务的人,当初你来长安的时候,朕对你印象颇深。”李世民笑道:“你们归附大唐,想要大唐治理你们的国家,但是朕拒绝了,让你们自己治理自己的邦国。”
“但是,鞠文泰,你让朕失望了。”
“臣,有罪。”鞠文泰叹息。
“曾经的高昌,是大唐的藩国,焉耆,也是大唐的藩国。”
“你与焉耆王,都是朕的臣子。”
“想想你做的事吧。。。。。。。”
李世民叹息。
“长安从来不怕异族之音,只怕。。。”
"只怕驼铃不再响彻玉门关。"
“朕已下旨,高昌故地,设西州都护府。”李世民沉声说道:“长安已经有官员前往西州,管理那片土地,但是那片土地的情况,你们父子最是熟悉,那里的地,那里的百姓,想想他们。”
“鞠文泰,朕是否可以再相信你一回。”李世民目光深沉,紧盯着鞠文泰。
李世民敢将颉利放在草原边境,又怎会没有信心将鞠文泰放在西州?
只要能让西州大治。
鞠文泰跪在地上,额角抵着冰凉的金砖。
"臣。。。"
“叩谢天可汗!愿为天可汗效死命。”
李世民微微颔首,走下台阶,亲手将鞠文泰扶起来。
“鞠文泰,朕要的不是跪伏的奴仆。”
“那西域三十六国的使臣,他们每个人眼里,都是欲望,是盼望与大唐共荣的欲望。”
“朕要让长安小儿能尝到于阗的葡萄,让扬州绣娘用上疏勒的彩线,让安西老兵听着龟兹琵琶安度晚年!”
“这盛世不该独属中原,该属于所有向往长安的人!”
“即日起,你为西州长史,掌安西都护府印信。"
“务必全力协助,治理西州。”李世民说道:“三日之后,你带着商队和护卫回到西州,朕要见到西州城头飘起大唐丝绸做的旌旗。"
鞠文泰躬身应声。
“臣愿为陛下守西州!让丝路驼铃日夜不绝,让大唐旌旗永耀天山!"
哪怕为一小吏!
安顿好了鞠文泰的去处,李世民回到两仪殿,在内殿看着西州的舆图。
鞠文泰留在长安没有什么用处,让他回西州,协助治理。
至于鞠智盛,留在长安,许一个官职。
他们父子两人精通西域文字,都能用的上。
鞠智盛在长安也不会闲着,就协助长安的官员,整理西域的文书资料,也算是重用。
鞠家世代,未必不能成为大唐在西州的一大助力。
而这个助力,需要在长安好好磨一磨,需要朝廷自行来培养。
房玄龄坐在软垫上,将一些奏章整理好,看着李世民注视舆图的背影。
"鞠文泰熟知高昌故地人情,其子通晓三十六国文字,父子并用,正合分化制衡之道。"
李世民用朱笔在龟兹与于阗之间画了道弧线:"朕要的不是制衡。"
“大唐的文化习俗对他们的浸润远比刀剑更锋利。让鞠智盛去弘文馆,参与编纂《西域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