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李二凤这么喜欢这小家伙。
是真会说话啊。
“哈哈哈哈。”李复朗声大笑:“这事儿,你容我再考虑考虑,毕竟,兹事体大,也不能贸然下决定,或许,我还要与你阿耶商议一番呢。”
“真要是让你明年就去扬州种地去,恐怕朝野之中,也会有一些风言风语的。”
“毕竟你才十二岁。”
李泰咧嘴一笑。
“王叔,转过年来我就十三岁了,虚十四,晃十五,毛十六,奔十七了。。。。。。。”
李复笑骂着。
“你这小子,谁教你这么算的。”
李泰这通“虚十四,晃十五,毛十六,奔十七”的俏皮话一出,书房里原本有些凝重的气氛瞬间被打破,李复和李承乾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连一旁侍立的内侍也赶紧低下头,肩膀微微耸动,强忍着笑意。
李复笑骂着虚点了点李泰:“你这混小子,跟谁学的这般油嘴滑舌!还虚十四晃十五?你这算法,怕不是跟庄子里那些急着想说亲的光棍学的?”
李泰嘿嘿一笑,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但眼神里的期盼却丝毫未减。
笑过之后,李复的神色重新变得认真起来,他看着李泰,语气温和却带着长者的审慎:
“青雀,你的志气,王叔看到了,也为你高兴。你能有这份心,想着为百姓做事,为你阿耶和大兄分忧,而不是只贪图享乐,这非常非常好,比很多大人都强。”
李复话锋一转:“但正因为此事关系重大,关乎你的前程,也关乎朝廷的体统,王叔才不能轻易点头。正如你所言,你年岁尚小,骤然就藩,于礼制不合,也容易惹来非议,说你阿耶不慈,或者……说你是在长安受了什么委屈。”
“此事,急不得。王叔需要好好思量,更要寻一个最恰当的时机,用最稳妥的方式,向你阿耶进言。不仅要让你阿耶同意,还要让朝中大臣们觉得,此举并非儿戏,而是于国有利的正经事。”
“你付出了努力,王叔要让他们看到,你,李泰,是去做榜样了!”
“眼下你在庄子上,先跟着农学院的先生们好好学,跟着老农下地,积攒一些经验,把你感兴趣的东西,完全吃透,学出个样子来,此事你阿耶若是知道了,说不定他会认真考校你的。”
“到时候事情能不能成,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本事,是否能说服你阿耶了。”
李泰重重点头。
“王叔教诲的是!侄儿明白了!侄儿一定好好学,绝不给王叔丢脸,更不会让阿耶和大兄失望!”
“好!”李复满意地笑了:“有志向是好事,下午先去书院吧,下地的事情,先不急于一时,除却跟着庄子上的老农学之外,去拜会一下书院的先生,不要闭门造车。”
中午的时候,李韶依旧没有回来,应该是在酒楼招待那些长安城来的贵妇人了,与她们周旋拉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都是奔着好处来的。
若是没有好处,她们又怎么会大老远的从长安专程跑到庄子上来。
应对她们,也是件费心力的事。
因为仨孩子早饭没吃,午饭吃的格外香。
李韶出去应酬,他们也从自家王叔那里得知,在知道是因为农学院的师生受赏之后,长安城里的这些人蠢蠢欲动,纷纷啧声。
“都是一帮不见兔子不撒鹰,看到好处就往前冲的人。”
“但凡眼前有一石粮食,他们恨不得往家里扒拉一石二。”
李复笑了笑。
“无妨,也不一定是坏事,万一真的有天赋异禀的人才呢?”
“好好吃饭,吃饱了,下午该读书的读书,该去书院的去书院,该写奏章的写奏章。”
三个孩子,下午要做的事情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