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572章 传扬(第3页)

第1572章 传扬(第3页)

“族中那些庶出的、或是读书上天分差些的子弟,或许可以往这方面使使劲。”

“那个农学院,现在看来,倒是个不错的跳板。即便不能像吴博士那般直接受赏。。。。。。。能去学些本事,将来无论是在族中打理田产,还是被朝廷征用,都是一条出路。总比整日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强。”

“今年明年,朝廷要是在地方上开辟更多的试验田地,那一定会从农学院里,征调更多的学生,若是事情做的好,也是功劳一件。”

即便是不能如同吴博士他们那般,将来为国史所记,能在地方史书上留个好名声,对于庶子旁支来说,已经是光耀门楣的事情了。

泾阳王府庄子上,农学院那原本有些冷清的院落,仿佛一夜之间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开始有附近庄户人家小心翼翼地来打听消息,甚至有些长安城里的人家,也开始托关系、找门路,询问今年招生的事宜。

田间地头,老农们蹲在田埂上休息的时候聊起这件事。

“亩产多三成,乖乖,要是咱们家的水田里,种上那什么稻子,今年就能多收成好几石粮食。”

“听说那稻子还耐旱?要是真的,那可真是救命的稻子!”

“朝廷这么赏,说明这事假不了!泾阳王庄子上那书院,看来是真有能人啊!”

“我听说,是从南洋外头弄回来的种子。”有年轻人笑着说道。

“南洋?那咋了,这么好的东西,搁在蛮子手里多浪费,既然在大唐长的好,那就说明,应该是咱们大唐的。”

“就是,陛下不是已经着人取回来了吗?”

几个年轻后生乐呵呵的吹牛逼。

吹着吹着,南洋就被他们“私自”划入了将来大唐的领土。

“他三叔,你不是在泾阳王府的庄子上有门远亲吗?能不能帮忙问问,农学院还缺不缺打杂的?让我家小子先去蹭着学点也行啊!”

那被称作“三叔”的老者,显然见识多一些,叹息一声。

“栓子他爹,不是三叔说你。你这脑子,咋就转不过弯呢?”

“那书院是什么地方?你让栓子去打杂?端茶送水?扫地劈柴?人家缺你这个人吗?”

“你想让孩子出息,这是好事。但出路不是这么找的!”老者语气加重了些:“那农学院,它再怎么说,也是书院!是教真本事的地方!不是作坊招学徒!你想让孩子学种地的真本事,将来也能像那些人一样被朝廷赏识,你就得正儿八经送他进去学!”

“人家那里有蒙学,识字、算数,都教!孩子不识字怕啥?学啊!咱庄户人家的孩子是不如城里老爷家的孩子启蒙早,但咱娃肯吃苦啊!现在开始学,一点都不晚!”

又想让孩子出息,又不舍得花钱送去读书。。。。。。。

就坐在这里想,想让孩子自学成才?

“离得近,这就是老天爷赏的机会!花点钱,哪怕勒紧裤腰带省一省,送孩子去蒙学,先把字认全了,算数搞明白了。等明年农学院要是再招人,孩子就有机会去考一考!这才是正道!”

“你光想着不花钱,让孩子去‘蹭’学?”老者摇摇头:“打杂能蹭到啥?蹭一辈子也就是个杂役!能摸到种子?能下试验田?能听懂先生讲的学问?做梦呢!”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旁边另一个老农也插话道,话糙理不糙:“栓子爹,三叔说得在理。咱庄稼人,最知道舍不得种子打不下粮食的道理。在孩子身上花钱读书,那就是下好种子!将来才能有好收成!”

栓子爹被说得面红耳赤,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手掌,讷讷道:“我……我不是舍不得钱……就是怕……怕花了钱,孩子也不是那块料,最后白瞎了……”

庄户人家种地挣钱太不容易了,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一年都攒不下几个子。

供孩子读书,实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没试过咋知道不是那块料?”三叔打断他:“就算……就算最后真没学出大名堂,能识字会算数,将来在庄子上找个记账的活儿,或者去城里找个铺子当伙计,不也比一辈子土里刨食强?咋能叫白瞎?”

“那边庄子上那么多活儿,就算什么都不会,出力气就能挣钱,一家子省着点,怎么着也能供个孩子读书了,你家老大不是在那边工地上吗?”

栓子爹连连叹息。

“这两年,老大是挣了些钱,但是他还没娶媳妇呢。”

“我这个当爹的没本事,只会种地,思来想去,怎么都不想耽误孩子,老大老二,手心手背都是肉,亏欠这个去补那个,我心里不是滋味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