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广州占城稻的事情,吴博士的信,也送去了庄子上,高明看过之后,给我这个阿耶,写了一份奏疏。”
“这奏疏写的好啊。”
“哈哈哈哈,朕的好儿子!大唐的好太子!!”
“王德!朕的鸣鸾,胸有沟壑,目光长远!”
“非止于见喜,更重于务实!不沉溺于功绩,而着眼于隐患!忧心黎庶,思虑千秋!这番见解,这番谋划,老成谋国,深得朕心!朕心甚慰!甚慰啊!哈哈哈哈!”
“王德,传朕口谕,太子所奏,高瞻远瞩,深合朕意!着令户部、司农寺即刻依太子所议章程,会同江南等道总管府,遴选适宜州县,辟官田为试验育种之所,所需钱粮人力,务必优先保障!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拿出详细条陈呈报!”
“另外,太子的奏章,着人抄录,送到户部和司农寺去。”
“此事,一切以太子吩咐为主。”
“各官员,务必全力配合。”
“再拟旨:赐太子李承乾,白玉螭龙镇纸一方,紫檀木镶金狼毫笔一套,新进贡的徽墨十铤,以示嘉奖!告诉他,他的想法,很好!朕,准了!”
“是!大家!老奴这就去办!”王德脸上也笑开了花,连忙躬身领命,脚步轻快地退出去传旨。
一件大好事,在广州辛苦办事的人得了赏,东宫来送信的人得了赏,给陛下上奏的太子殿下,更是得了赏。
陛下今日,实在是高兴啊。
殿内重归安静,李世民再次拿起那份奏疏,细细摩挲着上面的字迹,脸上的笑容久久不曾散去。
起身找到了那个熟悉的盒子,想要将这份奏章珍藏起来。
又想起来,这奏章是要抄送出去的。
又吩咐内侍,传一名中书舍人过来干活。
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抄录,抄完了,他就能带着抄本离开了。
原件还是在自己手里。
美滋滋。
中书舍人来到含风殿,殿中内侍已经将文房四宝准备妥当。
李世民将李承乾的奏章递给中书舍人。
“抄录两份,一份送户部,一份送司农寺。”
“后续各部谁要是想看,让他们自己派人去抄录。”
“是。”官员拱手应声,跪坐在案前,提笔开始抄录。
“来人,传召吏部尚书,含风殿议事。”
“是。”殿内内侍应声。
等到长孙无忌来的时候,殿内的中书舍人依旧在抄录奏章。
“臣参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踱步走到长孙无忌面前。
长孙无忌的目光看向殿内的中书舍人。
“陛下,这是。”
“高明的奏章,我让他抄录两份。”
“广州那边来消息了,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