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颉利可汗这么嚣张,现在不也在边境的宅子里,每天看着他手底下的人放羊吗?
为了不让颉利可汗在长安得抑郁症,李世民把他送到了大唐边境,封了官,让他在那边守着草原放羊呢。
对付东突厥的办法,当然也可以拿来对付西突厥,一招鲜,吃遍天,管用都行。
反正都是突厥,都是在草原上靠着放羊养牛过活的。
“那……陛下,我们现在就静观其变?”李复问道。
“先让鸿胪寺的人去完成册封,看看泥孰的反应,也看看高昌接下来的动作。西域这盘棋,不急,朕有的是耐心和他们慢慢下。”
最好是,西突厥不管,高昌依旧一意孤行,攻打焉耆,焉耆不敌,自会派使者到长安,求着咱们出兵。“李世民笑道:“如此,名正言顺。”
“希望如此,大唐取高昌,这是个好机会。”李复应和着。
说起大唐攻打高昌的话,就绕不开李靖的好学生。
侯君集。
他灭高昌之后,在高昌可是发了笔大财,因此朝堂上参他的奏章就跟雪花一样落在了李世民的桌案上。
但是侯君集这样做,你别说,你还真别说,李复喜欢。
都打仗了,你死我活的拼杀了,打赢了,补充点损失怎么了?
一打仗就亏钱,一打仗就亏钱。
怎么武德年间,人家突厥一打仗就发财呢?
靠着打仗发财,把自身发展的壮壮的。
怎么就大唐出去打仗,就要亏本呢?
朝堂上的人是算账算不明白吗?
倒也不是,他们能算明白,就是明面上大家都顾及名声,不愿意当这个坏人。
一旦有人要做这个坏人了,他们还会站出来标榜自己是好人。
但是背地里腌臜人的事也没少做。
要说双标,也没人比得过这帮人。
打仗亏本的前车之鉴才过去多久?
杨广三征高句丽就是个例子,耗尽国力民力,却一无所获,最终天下大乱。
大唐吸取前朝的教训,用兵方面,还是谨慎的。
不然渭水之盟的耻辱,也不会等到贞观四年。
足足四年啊,君臣四年来心里都惦记着这回事,李靖连觉都睡不好。
正事商量完之后,李复反应过来。
大唐要打高昌,是即将打,但是还没有打,一切还要等到西域那边的百骑司传递消息回来呢。
而且,朝堂上也要过一遍,毕竟出兵,不是什么小事。
那这么着急忙慌的找自己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