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想起往年,这个时候,宅子里应该热闹热闹了。
狸奴已经会走路了。
让承乾他们继续来庄子上避暑得了。
虽然这里比不得翠微宫在山上那般凉爽,但是也不差的,去年修的水池子,早就清理出来,放上水,晒了两三天了。
小院子里还专门打了个大木盆,是给狸奴准备的,他现在可不能下泳池,只能在木盆里扑棱。
李复看着自己写下的信,宫中规矩严谨,即便是到了翠微宫,也难免拘束,哪里有庄子上自在。
孩子嘛,就算是再成熟,再是个小大人,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
尤其是李承乾。
今年李二凤不知道怎么了,越来越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太子去处置。
虽说是锻炼,但是加上平日里的课业,李承乾要肩负的东西,更多了。
占城稻的事情就挺耗费精力的,还要处置朝堂上其他的事情。。。。。。。
李复不由得想起了朱元璋。
朱元璋精力旺盛是真的,但是太子朱标,可是为他分担了太多的工作。。。。。。。
这可不行。
都说朱标是古往今来权柄最盛的太子。
但是这其中的苦楚可没人提。
政务繁重,长期高压,治国理念跟朱元璋不重叠,健康恶化。。。。。。。马皇后一去世,悲痛过度,身体就更扛不住了。
去年夏天,李承乾、李泰、李丽质他们几个在庄子上撒欢的模样还历历在目。。。。。。
培养帝国继承人的确是十分重要,但是是否太快了,太重了?
眼前不由得浮现出李承乾在面对朝臣的时候,那张尚带稚气却总是努力绷得严肃的脸庞。
他才多大年纪?就要日日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奏疏公文之中,权衡利弊,做出判断,还要时刻谨言慎行,不能有丝毫差错……
李复心中警铃大作,李二凤如今正当年,精力充沛,励精图治,虽然他不像朱元璋那样,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抓在手里,但是每日送到他面前的奏章,要议论的军国大事也不在少数。
太子再优秀,始终是个少年人。
他老爹的爱,有点沉重了。
不行,一定得让孩子放松放松,哪怕来庄子上,有个十几日的欢愉,那也是好的。
还是那句话,弦一直紧绷着,容易断。
李二凤这个玩弓的好手,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
李复将墨迹已经干涸的信装好,唤来了伍良业,让他赶紧送去翠微宫,就在翠微宫等着,等着跟李承乾他们一块回庄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