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一个分院,先生和学生加起来,都不到十个。
大多数人将孩子送进来,都是抱着孩子能读书,将来有出息的目的。
至于什么算是有出息?
考公!
再不济。
考编!
走仕途,算是考公,若是在衙门里当个小吏,算是考编了。
哪怕是在庄子上的产业里,有一份生计,在庄子上的人的眼里,也算是考编。
当然,这些都是李复自己在心里的定义。
这会儿庄子上的人哪儿明白什么考公考编。
至于农学院,本就是庄户家的孩子,到了书院读书,学本事,还要折腾地里的那点事儿?那跟没去书院读书,在家里跟着爹娘一块下地有什么区别?
甚至在家里跟着爹娘一块下地干活,还能帮着家里减轻负担,甚至,说不定还能多种点呢。
所以,农学院,不在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
在农学院,能去学什么呢?要说种地,家里种地都种了几代人了?
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农学院的这几个学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当初设立分院的时候,农学院差点被取缔了。
因为没有人报这边。
是李复好说歹说,才说动了这几个对地里的作物感兴趣的孩子,进入了农学院。
现在,虽然他们也才学了不到一年,但是,用到他们的时候到了。
连带着农学院的老师,也要有用武之地了。
马车穿过书院的中心区域,听着远处书声琅琅,充满了蓬勃的朝气,相比之下,越是往农学院的方向走,周遭就越发的安静,甚至有些冷清。
农学院的院落虽然不大,但是看上去也十分空旷,墙外面是一大片划分整齐的实验田,与其说是个学院,更像是农户家,院子里晒着些不知名的种子,墙角靠着几把改良过的锄头和犁铧。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气息。
李复到这边的时候,农学院的师生们正在打包自己的行李。
吴博士见到李复,连忙迎上前来,拱手行礼。
“见过殿下。”
“准备的如何了?”李复问道。
目光扫视过那些打包好的东西,里面除却必备的衣物之外,更多的也是各种布袋,甚至还有工学院改良过的工具,一应俱全。
“都已经准备好了,今天下午就出发。”吴博士说道:“能带的,尽量都自己带着,到了那边去,就没有工学院的同僚帮忙了,剩下的,就只能在当地找工匠了。”
“好。”李复点头应声:“此行你们的任务不轻,南方气候与北方大不相同,到了那边,你们也要多听,多看,多问,与当地的老农多沟通,但也要注意身体,安全第一。王府和书院,等你们回来!”
李复又叮嘱了一番沿途注意的事项,尤其是重点说了南方的气候。
生怕这些人到了那边之后,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这事儿,轻则身体难受,往重了说,要人命也不是不可能。
“农学院做的事情,或许与仕途高升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做成了,能够实实在在的惠及万千黎民,此行,有劳诸位了,若是成了,回到长安来,我亲自入宫为你们讨赏。”李复对着众人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