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己不愿意兴师动众去泰山封禅。
但是,被臣下认可,被天下人认可治理功绩,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登基之后,所求有此。
而且,封禅这种事情。
也不能臣子一提出来,自己就屁颠屁颠的同意了。
跟当初登基一样。
总要矜持一些吧。
李复眼瞅着朝堂之中,臣子劝谏,李世民在矜持。
倒是也能明白。
封禅这种事情,兴师动众的。
皇帝彰显名声,臣子也是如此。
毕竟,皇帝治理天下的功劳,也离不开臣子的辅佐。
如果说皇帝去泰山封禅了,那这一朝的臣子,也是能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的。
这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朝廷的功劳。
后世会说,贞观一朝,君臣如何如何,封禅泰山,彰显文治武功。
历史上,李二凤的确是没有去泰山封禅。
毕竟如果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讲,几百年后,泰山还有一劫。
这一劫过去之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驱逐北元,恢复华夏正统,没去。
康熙平三番,收台湾,三征噶尔丹,也没去。
就连自称十全老人,全国各地到处浪的败家子,都没去。
这就能看得出来,泰山的这一遭遇,有多过分了。
渭水之盟被李二凤视为抹不掉的屈辱,天天想,日日惦念,朝廷上下,都快成魔障了。
李世民做梦都要打草原。
李靖这个平日低调的,都站出来,说要带兵平定草原。
甚至魏征都不反对。
就是要打草原,要洗刷这一屈辱。
君臣群策群力。
但是澶渊之盟这事儿。
贿赂贿赂大臣,伪造天书,自导自演祥瑞,吹捧天命所归。。。。。。。。。
君臣之间,一场闹剧,泰山给他们背个黑锅,彻底终结了封禅,只剩下了祭祀的名头。
此时,魏征站了出来。
李复眼睛一亮。
李二凤没去给泰山拉逼格的重要人物来了。
“陛下,臣以为,不可。”
李世民挑了挑眉,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两撇小胡子。
“你,不同意封禅?”
“因为朕的功不高?”
魏征垂眸:“当然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