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您吩咐的,有资格购买这些铺子的,就只能是户籍在咱们庄子上的人,其余外来的,就只能租赁。”
李复微微颔首。
“老赵,方才夫人跟我说起了庄子上工坊的工人,年底赏赐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老赵微微躬身。
“账房已经罗列出了账目,咱们府上的人,已经着手开始采购了。”
“按照夫人的吩咐,最后一个月,双倍的月钱,另外加两斤猪肉,一匹棉布,一坛子酒水,一斤鸡蛋。”
“不过。。。。。。。”老赵沉吟了一声:“还有一部分人。。。。。”
李韶疑惑。
“怎么了?”
“就是,酒楼那边的胡姬,是否有赏例,赏例又该如何定?”老赵拱手询问。
李韶蹙眉。
“罢了,就都一样吧。”李韶说道:“也算是酒楼的伙计了。”
胡姬在酒楼里为客人跳舞,增加的只是观赏性,这庄子上,泾阳王府麾下产业,可没有平康坊那般皮肉生意。
能干这行的,都是心硬如铁的。
不管是李复还是李韶,都觉得自己还没有到那种地步。
“对了,作坊里专门酿的屠苏酒怎么样了?”李韶问道。
“都已经酿好了,过两天就能送到宅子这边。”老赵说道:“给各家的年礼当中,也加了屠苏酒。”
“各家年礼,还是按照往年一样的准备。”
有例可循的事情,准备起来就简单多了,不用多费多少心思了,到时候去长安各家走动的时候,无非再临时增添一些罢了。
老赵和账房的人将账本放下,两口子这一天,又不用出书房了。
“看来等明年,村里也就热闹起来了。”李韶笑道:“连铺子都有账本了。”
“本来村里的人,靠着以物易物,或者是花点钱置办一些自家需要的东西,有这个需求,集市就会出现,现在只不过是将集市规范一下。”
“当初建新村子的时候,那些新房子,从中间,一条宽敞的大街,就是留着赶集用的。”
“不管是开铺子,还是外来的人挑着扁担来摆摊,都够用。”
“而且,庄子上对于物资的需求量还是挺大的。”李复说道:“这么大的一个工地呢,最少也得持续个两三年,还没算后续。”
“就算是没有工地,书院可是长久的。”
李韶感慨:“这庄子上,还真是越来越热闹,热闹好啊,人气足才像样子,等腊八节当天,让厨房熬上一大锅腊八粥,咱们晚上回来在宅子里弄个腊八宴。”
“好。”李复笑着点头答应。
两口子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一边开始查阅送来的账目。
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账房都已经盘算清楚,送到书房里来的,就是给他们两口子过目,如果有什么进项或者支出,比较好奇,可以召人来仔细询问。
年底宅子里忙成一片,趁着天气好,宅子里的仆从开始大扫除。
不然万一年前下雪什么的,再干这些活儿,那就比较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