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的建设,本就不是一日之功,拿占城稻的种子,建设水师,这两件事情是一样的重要,并不存在于谁附庸谁一说。
李世民与李承乾父子两人在两仪殿内谈论了许久。
次日的朝会,李承乾是要参加的,从庄子上回到宫中,还是要和以往一样,参与朝政,坐朝听讼,还要开始接见从地方来长安谒见的地方官员,朝集使。
泾阳县庄子上,李复收到了一封来自大安宫的信。
看完信后,李复神色复杂了起来。
李韶抱着孩子在一边,看着自家郎君这般脸色。
“怎么了?太上皇是交代给你什么事情让你去办吗?”李韶好奇问道:“怎么这副表情?”
“太上皇的这封信,是给书院举荐了一个学生。”李复将新建好生收起来:“一个女学生。”
李韶微微挑眉。
“女学生,这不挺好的吗?眼下书院虽然也有女学生,但是数量上不算多,大多数人家还是不会将自家女儿送到书院去读书的。”
“书院里的女学生,九成都是咱们庄子上的庄户人家的孩子。”
李复叹息一声。
“这个女学生可不简单啊。”
“他爹是应国公武士彠。”
“武士彠回长安,将妻女都带来了,他这个女儿明年进入书院读书,也就是要将带回长安的妻女,都留在书院了。”
李复琢磨这事儿呢。
武媚和她母亲,跟武士彠的儿子,甚至是跟武家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不过,这跟泾阳王府没什么关系。
但是这孩子。。。。。。。
“应国公家的女儿?”李韶稍微疑惑了一下,随即释然。
“那程家和尉迟家的儿子都在庄子上的书院呢,国公家的女儿,也就不稀奇了。”李韶笑道。
“没想到,武士彠为了女儿,还能去求太上皇。”李复感慨。
“我听说武家内部不太和睦。应国公续弦杨氏和她所生的这个女儿,与元配所出的两个儿子关系很紧张。”李韶说道:“听旁人提起过,但是应国公,很是疼爱杨氏所出的这个小女儿。”
"正是如此。"李复点点头,"武士彠这次特意将妻女都带来长安,恐怕也是存了让她们远离家族纷争的心思。"
当然,也未尝不是琢磨着要借势。
在武士彠眼中,女儿再得宠,地位始终是比不上儿子的。
年后他还要回利州,儿子待在身边,妻女留在长安,两边不见面,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纷争,他也能暂时落个清净。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如果说她女儿顺利入学,将来就算是他不好明摆着护着母女俩,至少,其他人也不敢过分。
“你是担心,会很麻烦?”李韶好奇问道。
应国公家中的事情,不至于会麻烦到书院。
而且,书院开设,也不会怕这点麻烦。
李复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