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早上起床,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适感。
睡在炕头,被窝里暖一宿。
李承乾在这边住着,早上起床比在东宫住着都利索。
东宫里,炕不能修,地龙也不能修。
冬日里取暖,全靠着屋子里烧炭盆。
当然,炭盆也暖和,但是一整个冬天下来,只是东宫消耗的上等银丝炭,就能堆成一座山。
李承乾想想东宫干净的库房,难免有些心疼。
还要怎么节省呢?
要是节省炭火的话,在书房里批奏折,恐怕手都要僵硬了吧?
书房里,李承乾想到这些,不由得叹息一声。
李复前脚刚迈进书房,就听到大侄子在唉声叹气的。
“怎么了?愁什么呢?”李复笑问道。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自家王叔,摇了摇头。
“没什么,就是想起来,太极宫中没有地龙的事儿,而且,也不好弄个炕。”李承乾笑道。
李复哈哈一笑。
太极宫,那可是太极宫啊。
盘个炕算怎么回事。
就算是冬天住着舒服,就李二凤那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啧。
“大侄子,你阿耶那性子你还不知道?”
“你让他在他的寝殿里盘个炕,还不如让他穿着裘衣批奏折呢。”
李承乾叹息一声。
“但是这宅子里的地龙就很好啊。”李承乾说道:“冬天换了院子住,隔壁院子就是小厨房,不管是烧炭还是烧柴,炉灶是热的,还能烧热水做饭,极大的节俭了炭火。”
“而且,烧普通炭,甚至是劣质炭都足矣,不用担心炭火烟气,毕竟,都不在一个屋子里,只要厨房那边通风得当就足够了。”
“而宫中,屋子里烧的都是上等的银丝炭。”
“东宫,省着用,每个月少说也有八百斤。”
“不过,王叔您给我送的那个暖毡是真不错。”李承乾夸赞着。
“当然不错,那是我特意让老赵找西域商人手工精制的,羊绒毛里掺着骆驼绒,铺在床上,暖了被窝以后跟小火炕似的。”
“就这好东西,给你当地毯用。”李复笑道:“知足吧。”
正说着,老赵端着早膳进来。
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盛在大号的陶碗里,香气扑鼻。
早膳放在桌案上,老赵便退了出去。
冬日里的早饭,都是在院子里用的,李复也不乐意往前厅去折腾。
又不是什么要紧的场面,屋子里吃的舒服就是了,吃完了有人拾掇,拾掇的干干净净。
书房正间的圆桌边,叔侄俩人坐在木凳上,一人捧着个大海碗,胡饼掰开,泡着汤,吃的那叫一个香,掰的越细碎,滋味儿越足。
“王叔,你见多识广的,还有没有什么赚钱的法子,就是那种,我也能帮帮忙,参与参与的。”李承乾眼睛亮闪闪的看着自家王叔。
李复挑眉。
“恩?怎么了?缺钱了?不能吧?”李复疑惑:“东宫缺炭火了?”
李承乾摇头。
“不是,东宫花费一切正常,只是,我想着,在宫中为母亲修个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