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面圣,可容不得自家女儿胡闹。
自皇城到太极宫内,积雪已经全部清理完毕,整个宫闱干干净净,若非背阴处的屋脊上仍旧有一些积雪未曾融化,一眼望去,就仿佛未曾下过雪一般。
武士彠跟在引路内侍身后,静静的往两仪殿方向走去。
到了两仪殿门口,内侍进殿禀报,武士彠在殿外等候,整了整紫袍玉带。
内侍出来请他入殿,他这才迈步走入两仪殿中。
殿门开启的瞬间,一股暖气混着龙涎香扑面而来。
武士彠垂首疾行数步,躬身拱手而拜。
"臣武士彠,拜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抬头,目光打量着武士彠:“应国公在利州,辛苦了。”
“为朝廷做事,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不敢谈辛苦。”武士彠应和着。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赞许。
“利州这几年,民生安定,赋税增收,送到宫中的奏报,朕都仔细看过,应国公治理有功啊。”
武士彠连忙躬身:"臣不敢居功,全赖陛下圣明,地方官吏用心。"
"不必过谦。"李世民抬手示意内侍上前,"赐座,上茶。"
一名宫女捧着鎏金茶盘款款而来,茶香氤氲间,李世民的声音温和了几分。
“前两年,朝廷推行曲辕犁的时候,你在利州,就出了力气,这过程中,也不容易吧。”
武士彠小心翼翼坐下,武士彠双手接过茶盏,谨慎答道:“利州境内,田亩耕种不易,耕犁的改进,使得农户们在耕种的时候更加省力,推行过程当中,只要让百姓们看到这当中的好处,他们自然会自行改变,这当中的难处,无非就是需要地方官府多走动走动,为农户们解释,不然,消息闭塞之下,即便是好东西,也不一定能传扬出去。”
李世民微微颔首。
“是啊,对了,除却曲辕犁,还有新式的水车。”
“你送来的奏章,朕可是读了好几遍。”
“百姓躬耕不易,这些有利于他们,能够节省民力的东西,大力的推行,这都是你的政绩啊。”
武士彠连忙拱手。
“臣也是听闻朝廷工部推行了新的工具,所以,照搬到地方上,按照朝廷的意思,在地方上大力推行,臣身为利州都督,管辖一方,为辖内百姓着想,也是应该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
“应国公,你是功臣,又是太上皇的旧友,此番你在利州任上,做的实在是不错,朕想着,要赏你些什么,这样,你自己提。”李世民笑道:“朕能做到,朕给你办了。”
武士彠在利州任上的政绩,实在是够耀眼,即便他是武德老臣,李世民还是很器重他。
毕竟,作为地方官,他做的实在是不错。
有能之人,不管是武德旧臣也好,息王旧部也罢,只要是能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他都会用。
武士彠闻言,连忙放下手上茶盏,深深一揖:"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
“唉↗~有功就要赏赐,若是有功不赏,岂不是寒了功臣的心?应国公,无须多虑。”李世民面带真诚。
武士彠依旧带着恭敬的姿态。
“那,臣斗胆,请陛下继续准臣留任利州,不管是曲辕犁还是水车的推行,臣想着,有始有终。”
"哈哈哈!"李世民突然大笑:“好个应国公,别人求之不得回长安任职,你倒是往外推。”
“臣确实是放不下利州的百姓,另外,利州那边,还打算明年要修许多水渠引水。”
"罢了。"李世民突然摆手,"朕准你再留任半年。"
“半年之后,你回长安,朕要给你派别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