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七望同气连枝是不假,可是有谁会为了别人家的家产去拼命去?”
“出了事,眼见着说不上话了,撇的比谁都干净,面上还得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
夜晚,更深露重,
李复坐在书房里,再次将前些日子李承乾送来的信拿了出来,再次仔细研读了一遍。
信上所说,都是朝廷即将对寺庙施行的举措。
连李二凤在两仪殿发的命令内容,都有。
这不算是什么秘密消息,毕竟大唐天子的命令,出了两仪殿,经三省六部,可是要昭告天下的。
当日既然在两仪殿说了,那消息就是要扩散开来的。
书房外,李韶推门而入。
“夫君,怎地还不歇息?”
李复长长呼出一口气。
“睡不着啊,又看了看前些日子高明给我的信,我打算,写封信送到宫中去。”李复说道:“今日泾阳县这边的事情,还不知道是否传到长安城呢。”
“那,我来为夫君磨墨吧。”李韶施施然走到李复身侧,打开砚台。。。。。。
李复微微颔首。
也不知道,李二凤现在收到了多少自陈疏。
李承乾给他们搭建好了台阶,大家相互之间要想安宁,顺着这个台阶走下来就是了。
哪怕是找找借口,就说家大业大,治家不严,家里的奴仆下人,不懂事的人,背着他们做了这样的事情,上疏之后,自肃家中,一定将问题解决好。
这样,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甚至名声也有了。
但是,亏钱亏地。
李复提笔蘸墨,开始写信。
书房里,烛火摇曳,映照着李复凝重的面容。
"凡寺庙田产超二百亩者,余者尽数归公。"
李复轻叹一声。
“政令虽然看似严厉,实则还是留有余地。”
“只是,一刀切,不现实。”
“寺庙有大小,僧尼有多少。”
“不如划级而治。”
李韶看了一眼李复写的信。
“夫君这么快就想到了一些可行之法?”
李复笑了笑。
“只是提一些眼下能想到的建议而已。”
“至于是否采纳,也是要看陛下的抉择。”
“寺庙不止有田产,还有香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