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仔细的解释着。
“行宫那边,今年都是按部就班的干活儿,再往后两个月,室外的活儿就停下了,冬天嘛,不好干,也得让工匠们喘口气了。”
“剩下的木匠活,倒是不耽误,让人慢慢操持着,天冷了,就去屋子里,最后反正洒扫干净了就是,不碍事。”
“他们这一帮人,除却窦奉节之外,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长安了。”
李韶听着,默默点头。
“也是,就只有端午,中秋的时候,回去过了个节,转头又回了庄子上,操持着庄子上的事,着实辛苦他们了。”
“所以,昨晚上聊起了长安城的新消息,说今年又是个丰年,各地上奏朝廷,都是报的丰收,今年朝集使们也要回长安,面见陛下。”
“年头好,他们来,也言之有物,表的都是他们在当地的功绩,可不是要积极一些。”
李韶笑了笑。
“人之常情,毕竟,在地方上,忙活了好几年了。”
“所以说嘛,聊着聊着,就喝多了。”李复笑道。
“当时窦奉节说,应国公要回长安,我差点听差了。“
李韶莞尔一笑。
自己的父亲是英国公,但是,朝中还有个应国公呢,是姓武来着,太上皇的旧臣。
“你当初在家中的时候,可曾听母亲提起过应国公家的次女?”李复好奇问道。
李韶摇了摇头:“未曾听母亲提起过,贞观元年,应国公调任利州,带着妻女一同去往利州上任,那个时候,他的次女,年岁好像并不大。”
“五年过去了,孩子就算是长大了,但是长在利州,长安城这边,不会关注利州的人。”
“即便是关心,也只是关心利州的政事。”
“夫君怎么问起这个了?怎么,对人家家的姑娘,有兴趣了?”李韶打趣着。
“我对一个女娃娃有什么兴趣?是昨日聊起来的时候,行本他。。。。。。。”
李复将昨天他们聊的事情简单的说了说。
“我寻思着,这孩子年岁还小的时候,名头都在长安后宅贵妇之间传扬了,得多聪明伶俐,还能让武士彠走哪儿都带着。”
“原是这样。”李韶笑道:“五年前,我也是待在国公府的后宅当中,未曾听说,即便是偶尔有出门的情况,也不会去探听这些事。”
“若是如此,想来母亲应该知道,因为听起来,这孩子的岁数,好像与震儿相差不算大。。。。。。。”
“长安城里,勋贵人家,有才名在外的,自是一家有女百家求。”
如果是那样的话,母亲就算是为了将来给震儿做打算,也会去打听的。
震儿如今还在读书,母亲不就已经在相看长安城里合适的人家了吗?
“那我能娶到夫人这样优秀的女子,也是我积来的福分了。”
李复想起来,也是要大笑三声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适龄优秀女子,那就是香饽饽,好些人盯着呢。
自己娶到夫人,真是天赐的缘分了。
至于世家女。
嫡出的,看不上自己。
就算是当初有世家之人托了媒婆过来打听,即便是要结亲,也不过是想要嫁出一位庶女,用其来与泾阳王府建立一定的联系,后续说不定还要从泾阳王府谋些什么呢。
瞅瞅他们如今的行为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