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戢刃?”
韩艺皱了皱眉头。
王玄道微微皱眉道:“崔兄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也不见得能够写出这么老练的文章来。”
阎立本抚须笑道:“崔家贤士辈出,区区文章,又何足挂齿。”
他们这些老人,那是非常崇尚清河崔氏的。
韩艺看了眼阎立本,稍稍点了下头,心想,难道崔家真的还有这等人物?
因为这篇文章里面可是大有内涵,儒家思想在当代那真是如教义一般,是深受大家的认同,而商人就如老鼠一般,是深受大家的鄙视,这文章其实是有助于商人发展的,如果有儒家思想的光环,那么商人就不需要再自卑了,也不需要受到限制,会很快的被大家认同的。
这内容也是非常积极向上且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最主要的是,这是崔家的人写得文章,别说韩艺写不出来,就算韩艺写得出来,估计结果也就是被骂,然后大家又开始争论,这崔家的人写得,是能够更快速的被人接受,因为崔家的名望摆在那里,受到知识分子的尊重,关键他们不是商人出身,他来讨论商人,就更加公平一些。
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啊!
可还未等韩艺回过神来,一个军官突然来到店门前,抱拳道:“卑职参见尚书令。”
韩艺回头一看,问道:“什么事?”
“卑职是奉司空之命,请你过去一趟。”
第一千八百九十三 商人爱财,取之有道
这李绩特地派人来请,那肯定不是什么小事,但是韩艺也没有想到,那小将官直接将他请到了两仪殿。
等到韩艺到来时,殿中就两人,李治和李绩。
看上去,李治的精神是要好许多,毕竟这压力减轻不少,他如今不用再天天批阅奏章。
但是这也演化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制度,就类似于主席与总理,武媚娘就是总理,她主持日常事务,李治就专门负责军国大事,一般情况下,这李绩都不需要跟武媚娘照面,因为临时约法是严格限制武媚娘干预军政。
“微臣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坐。”
“多谢陛下。”
韩艺坐在了李绩的对面。
他们两个如今可是代表着文官之首和武官之首。
李绩面色严肃道:“西北大都护那边传来消息,裴行俭从大都护府出兵,是兵不血刃夺回了小勃律。”
韩艺愣道:“兵不血刃?”
李绩点点头,道:“因为在得知裴行俭出兵之后,吐蕃与大勃律的军队便撤回了大勃律。”
韩艺喜道:“这真是好事呀。”说着,他又向李治道:“陛下真是英明神武。”
这小子!李治笑了笑,道:“你这些恭维之言就等会再说吧,虽然咱们兵不血刃拿下了小勃律,但是也出现一个问题,裴行俭认为小勃律是难以抵挡住吐蕃和大勃律的攻击,如果再将小勃律交还给小勃律的王子,只怕到时又会重蹈覆辙。”
李绩点点头道:“老夫也赞同裴行俭的看法,小勃律乃是同样西域的要冲,再交回给小勃律,变数太大,就还不如由大都护府直接统管。”
小勃律之前只是大唐的藩国,可不是说领土,裴行俭当然希望直接将小勃律纳入大唐的版图,这样也算是他为大唐开疆扩土,要知道大唐帝国可是非常崇尚开疆扩土,因为整个风气都很尚武,那尚武民族就是要开疆扩土。
韩艺沉吟半响,摇摇头道:“我并不赞成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