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这等事?”
“这些便是许敬宗修订的国史,陛下若不信,可亲自过目。”
李治一挥手。
张德胜急忙上前,将那些已经修订的国史,给放到李治的案桌前。
卢师卦轻轻松得一口气,又道:“陛下,当初消灭高句丽,司空、尚书令,以及其他将军那是厥功至伟,许敬宗根本就没有任何贡献,可是他在国史却将自己的功劳排在薛仁贵将军和尚书令之上,简直无耻之极。另外,他还大肆夸赞皇后,那昭仪学院可非皇后一人之力修建的,许多人都对此努力过,他却都只字不提。还有吐谷浑。。。。。。!”
韩艺突然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认为卢侍郎说得非常有道理,国史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许敬宗颠倒黑白,简直是罪恶深重,不可饶恕的,臣恳请陛下让张尚书重新修订国史。”
卢师卦看着韩艺,我都还没有说完了。
李治感激的看了眼韩艺,点点头道:“张尚书,此事就交予你。”
卢师卦刚一张嘴,韩艺突然又道:“陛下,微臣认为国史对于后人有帮助,但是对于当下而言,只是记载而已,不见得有多大的帮助,许多事情如果说穿了,那就反而会伤害国家的利益,臣认为应该将国史分级,有一些伤害国家的记载,列为国家机密,直到这些记载不再伤害国家利益,再公开来。”
李治点头道:“这主意好,就这么办吧。”
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奋斗才是出路
为什么韩艺要阻止卢师卦说下去,就是因为卢师卦提到了吐谷浑。
因为在当初那场乱战之中,李治的优柔寡断,以及判断上的失误,险些葬送吐谷浑,甚至令辽东战役功亏一篑。
要不是来济、王方翼、裴行俭他们这些人抵挡住了吐蕃的进攻,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然而,收复高句丽,对于李治而言那是意义重大,因为这是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没有完成的丰功伟绩,许敬宗在修订国史的时候,肯定是要掩盖了李治的失误。
可这在铁骨铮铮的卢师卦眼中,那是非常无耻的行为,不仅仅是他,很多文臣对于修改国史的这种行为,都是非常鄙视的。
这年头鄙视皇帝,那是常有之事,山东士族不就一直都看不起李氏。
但是李治是不可能允许任何人去抹黑他这一笔丰功伟绩的,若为了这个问题争下去,李治肯定会要发飙的,这是他不能妥协之事。
韩艺当然知道李治的心思,所以他赶紧出来阻止卢师卦,并且提出将国史分级,这其实都是在维护李治的权益。
李治也了解卢师卦的性格,不到黄河心不死,他赶紧散会。
出得两仪殿,韩艺立刻道:“你们先去尚书省等我,我们要开个会议。”又向卢师卦道:“卢侍郎,借一步说话。”
崔戢刃他们拱手一礼,然后便往尚书省那边走去。
韩艺道:“卢侍郎,你知不知道你方才在干什么?”
卢师卦不答反问道:“难道你认为我做错呢?当初是谁说要提倡信约的,如果国史中都充满着谎言,你认为这个国家还能守信用吗?”
国史若没有谎言,那还能叫国史吗?韩艺暗自反驳一句,道:“你说得很对,但是事有轻重急缓之分的,目前有着成千上万的百姓,等着朝廷去帮助他们,而在新政方面,陛下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因为这事,你将陛下给逼急了,你知道后果会是什么吗?国史之事可以讨论,但决计不是现在,我们现在要为了新政全力以赴。”
卢师卦听罢,面色稍显缓和几分,点点头道:“国史一事,可以以后再谈,但是你方才那么做,分明就是为了维护陛下。”
韩艺笑道:“我是在维护大唐的利益,你想想看,吐谷浑为我们挡住着吐蕃,如果你将当时的情况公布与众,你认为吐谷浑的百姓会怎么想?”
卢师卦道:“你难道认为就没有人知道事实吗?谎言就是谎言,迟早会被人识破的。”
韩艺道:“当然不是,但是没有人知道具体的细节,他们也只是猜测,这理应归于国家机密,决计不能公开,因为这会危害国家利益。”
卢师卦道:“你总是能够拿着国家利益为由,我也说不过你,这回我可以答应,但是我始终认为,这些事情,看似虽然微不足道,但后患无穷,那些枝叶掉落,尚且可以再生长,可是若这根都腐朽了,那就没法救活了。”
韩艺点点头道:“我知道,但是这也得先吃饱肚子,一个饿肚子的人,他什么事都能够干得出,道德是不能充饥的,这世上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贫贱不能移,同样的道理,如果陛下的功绩,旷古烁今,他也不会在乎这点,如果我们能够将新政执行好,令国家变得富强,国史一事也就有了商量的余地。”
卢师卦笑着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