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唐朝小闲人 > 第1188部分(第2页)

第1188部分(第2页)

熊弟嘿嘿道:“韩大哥,你这几日没有跟咱们一块玩,那真是可惜,这洛阳可是有不少好玩的地方,我们明日还打算去游洛水,吃河鲜,你要去么?。”

韩艺听得很是心动,立刻道:“去,当然去。”

可是他的美梦很快便破碎了,傍晚时分,阎立本便派人来告知他,元哲、窦衡、邹凤炽、郑善行已经回来了。

第二日,他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沈笑、熊弟、小野出去浪,而他则是满怀痛苦的赶去了庄园。

虽然当初四大集团都没有答应下来,但是韩艺权当他们都已经答应了,他在这期间做得任何计划,都是将四大集团算在里面的。

事实也是如此,四大集团不可能拒绝的,甭管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陷阱,但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若拒绝,韩艺可以另外找人,要知道他们四大集团可都是韩艺一手缔造出来,对于韩艺而言,再扶植一个,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们也没有说完全听之任之,他们只是答应参与,但是具体细节,还得具体商量。

但是四大集团到位之后,那么就可以具体干一些什么事,而不止是空洞洞的计划。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三门山仓库一事,阎立本的建造图已经设计出来,规模空前,首先在东西两个河岸边设立二仓,刚好就是那小径的两端,主要就是为了绕过三门山,货物到达三门山前,直接卸到东仓,然后转陆运送往西仓,再装船发往长安。

再以小径为直径画圆,建造一圈的仓库,这都是属于朝廷的,但其实在确定建造图后,韩艺就跟关中、山东两大集团口头上达成了一份二十年长租的协议,而作为换取的代价,就是仓库所在地的道路,都有四大集团出资修建,主要投资方就是长运,因为转运对于他是最有利的。另外,仓库耗费的材料,全部由洛阳方面提供。

既然你洛阳想主管这个仓库,那么你肯定得付出代价,如果钱都有国库支出,那凭什么由你们洛阳来管,朝廷自己派人来管。

李凤他们也答应的非常爽快,根据契约的对价精神,交换的利益是要对等的,一方没有任何付出,这个契约就是废纸一张。

就连仓库需要的驴车,也全都是从周边仓库调到这里来,都不需要再另外增加。

根据韩艺的计划,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中转站,它就是一个仓库来的,如果太仓不是急需粮食,粮食就放在这里,因为绕过三门山,离潼关口只有百里水路,非常近的,粮食到了这里,随时可以发往太仓。

等于算下来,朝廷兴建这个仓库集中地,国库只需要拨出请人得费用,但是所有租金归国库所有,虽说属于洛阳,但是户部肯定是涉及其中的。

这是因为国库确实也没啥钱,尤其是这一部分钱不在预算内的,而且,国库前期还得拨运费给关中和山东集团,仓库一下子是很难盈利的,前期必须要投入,韩艺是想尽办法,利用朝廷自身的优势,跟他们各方做利益交换。

同时,也确定了今年将就整个大运河三分之一的船只转卖给长运和万里,长运和万里需要在今年内,在大运河转入汴水、长江、黄河、淮河的几个重要入口,建造船坞,但凡建造船坞的地方,都要兴建仓库,因为根据韩艺的计划,是要根据河道的情况去设计船只的,在入口建造船坞的话,就可以顾到两头,而且入口就是节点,而节点的标志就是仓库,另外,让多少船只就等于将多少粮食交予关中和山东运送。

盖因长运和万里不可能一次性付清船资,因为他们得投资建造船坞,真心拿不出钱来,这钱是全部欠着,五年内还清,韩艺预计是要从国库拨出十万贯来作为启动运费,首先他得保证关中、山东是有利可图的,这笔买卖才可以做下去,但这笔钱很快就能够回本的。

光将这些给商量清楚,就足足用了一个月。

四大集团都不是傻子,你这个计划这么复杂,大家当然得将利益给算清楚。

可见这当家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尤其是你还只是一个管家,不但要忽悠下面的人,还得照顾上面人的感受。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成功哲学

而在韩艺他们商量的期间,狄仁杰他们那些九品院士,以及工部的技术人员都已经全部赶到了,韩艺连为他们接风洗尘的工夫都没有,他们一到,就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

当然,狄仁杰他们也是非常愿意接受这一份工作,因为这对于他们这些年轻人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旦成功了,这将会在他们的履历上面,写下非常浓厚的一笔。

韩艺当然没有工夫与狄仁杰他们交谈,他还得将与商人达成的协议,以及关于整个计划的初步预算拿给李治过目。

“卿办事,朕是非常放心啊!”

李治微微一笑,将奏章放到案桌前,若仔细看,不难发现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这种账目已经远远超过他对于账目的认识,各种利益交换,各种资金流动,他才看了一下就感到头疼,索性直接看了一下结果,觉得这支出是可以接受的,那就没有问题。当然,韩艺没有直接说支出十万贯,而是给出成本计算的结果,那么就得抵消船只费用,以及仓库兴建节省出来的钱。

这算下来,钱可就少多了。

韩艺拱手道:“多谢陛下,臣定当全力以赴。”

“卿一直都是如此啊!”

李治此时此刻看到韩艺是感到非常欣慰,这才是他希望见到的臣子,办得都是实事,不跟李义府他们一样,整天就知道斗这斗那的,对于国家和百姓,没有任何意义,有比较才有更深刻的认知呀,又道:“有一事,朕倒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