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唐朝小闲人 > 第1041部分(第3页)

第1041部分(第3页)

韩艺呵呵道:“李中书,西北的确才刚刚征服,可是东突厥旧地呢?可有不少年了吧,而一直也不设常赋,朝廷也一直满足于征收纳贡。为什么李中书不建议陛下在东突厥旧地征收常赋,我这税法虽不如中原税法带来的效益大,但至少也是明文规定,是以常赋,比起羁縻制度,是一种进步,并且还深得西北各部落的推崇,为什么明显的进步,落到李中书嘴里,就变成了毫无益处,我真是费解。如果李中书能够想办法在东突厥旧地征收常赋,并且不引起纷争的话,我就收回我的话,并且向李中书赔礼道歉,如果李中书能够我这位学生,我愿意拜你为师。”

李义府要有这个能耐,他就早上位了。

他跟许敬宗都是读书人出身,当然是遵从古制,而且看不起胡人,韩艺这一套完全就是颠倒过来了,太过于超前,因此他们没法接受。

可不管怎么说,韩艺都是进一步加强了朝廷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以前都是隔三差五上个贡,朝廷还得回馈礼物,类似于藩国与宗主国的关系,但是韩艺这么做,至少每年都有税赋,可别小看这一点点税收,这可是很大的进步啊。

李治突然道:“行了,你们先别打断的韩艺话,先听韩艺说完。”

许敬宗、李义府立刻退下。

李治又向韩艺道:“你继续说下去。”

“是!”

韩艺道:“臣之所以去西北,盖因苏老将军的邀请,原本是没有这打算的,因此这一切真的是臣临时起意,而非是早就计划好的。为什么臣会这么做,就是因为当臣到了西北,看到令臣惊讶的一幕。”

李治哦了一声道:“是什么?”

韩艺道:“就是汉人与胡人在西北地区相处的非常融洽,大家不分彼此,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与臣上回去西北可是截然不同。”

李治惊讶道:“此话当真?”

韩艺道:“陛下若不信,可派人前去视察,臣绝无半句虚言。”

李治又问道:“那这是为何?”

“皆因为通商。”韩艺道:“当初朝廷鼓励商人去西北行商,中原的商人带去了大量的财富,以及西北百姓日常需要的商品,而当时西北百姓正需要这些,需求供应,一拍即合,二者完全没有敌对的理由,而且大家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就是赚钱,这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如今两边却是志同道合。

再来就是两地的习俗本就大为不同,哪怕是在中原地区,各地的风土人情皆为不同,尚有乡绅在旁辅助,更何况中原与草原。想要改变是不可能的,原因臣先前也已经说过了,但是朝廷必须让两地融合在一起,反之,如果隔阂越大,老死不相往来,互不相识,那怎么能说是一个国家的子民,这矛盾只会日益加剧。

但是让农夫去西北,显然是不可能的,士子也是不可能的,唯有商人愿意去西北。这买卖买卖,是不可分离的,只有一方的话,那铁定玩完。如果以买卖来联系两地的话,那么就能紧紧的将两地百姓糅合在一起,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臣才建议在西北以商为先的原则。”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大统一进程

李治听得是若有所思,时不时还点点头。

其实韩艺这话很好理解,中原人士看不起胡人,也不愿意跟胡人来往,官员去到西北,通常都被视为被贬,唯有商人除外,但是如果你要彻底统治西北,那么当然促进两地的来往,商人就是唯一选择。

韩艺继续说道:“一直以来,中原王朝都希望能够推行汉制,但是无一成功,因此先帝才采取羁縻制度,以胡人制胡人,但是这种制度非常松散,阿史那贺鲁已经让我们吃了教训,可见其中有着许多不安因素。因此臣认为还是加强统治,不再以胡人胡制来治胡人,应当全面推行我们中原官府制度。

但是一味的照搬全抄,是铁定不行的,其中细节还是需要改变的,整个商人条例虽然确定了以商为先的准则,但同时将权力赋予了官府,这规矩虽是他们自己立的,但是确有官府来全权执行,等于权力还是在官府手里,如果陛下采纳臣的建议,就可以在西北各个地区建立州府县,设立官府。

而因规矩又都是他们自己定的,因此他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排斥官府的存在。再来,如果朝廷允许西北以商为先的原则,是可以让当地百姓看到朝廷是一心在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致富,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比起阿史那贺鲁而言,要好得多,那他们当然会以自己是大唐子民而感到幸福和自豪。这也是他们心甘情愿的答应遵守一个国家,一个君主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原因。

反之,如果用大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威逼他们低头,他们的确会低头,但是他们心里可不会这么认为的。先帝以德服人,但仅限于先帝自己,因为先帝有着令人臣服的魅力,而且当时的情况与如今已经是大不相同了,因此这是不可持久的。因为这人都是现实的,不管是中原百姓,还是草原上的百姓,没有饭吃,他们就会造反,因此臣认为最终还是得以利益服人,只要百姓生活的好,那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臣服。”

李治点了点头。

其实在阿史那贺鲁叛乱之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