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倒是没有想到韩艺考虑的这么长远,竟然将这事上升到国家中心层面上,想当初隋炀帝南下,也是希望政治中心南移,而目的就是避开关陇集团,我弄不过你们,我跑还不行么,眼不见心不烦,结果给李渊做了嫁妆,当初李渊为什么在太原捣鼓两下子就成功了,就是因为有一棒子军事贵族在后面支持他,因为李渊、隋炀帝都是这个军事贵族里面的成员,隋炀帝既然叛变了,那么当然得另外选一个上来。不过后来到了李世民的时代,李世民对此就有所调整,他虽然坚定关中本位政策,但是在用人方面,他还是给予了平衡,只是临死前没有办法,还是全都交给了关陇集团。
武媚娘经过几番抗争,发现关中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政治中心,上百年的沉淀,导致势力太复杂了,而且根深蒂固,这剪不断理还乱,就希望能够往山东那边移,其实走得也就是隋炀帝的路线,只不过比起隋炀帝这位猛人,她更加阴柔,她目前也在等到着机会。
如果军方还是为关中为重,并且非常稳定,那么皇帝自然是要坚定关中本位,你要走远了得话,疏于对关中地区的控制,那么下场就会跟隋炀帝一样。
这么一比较的话,只能说是大家各有所需。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其实这也不是很大的事,他只是想提醒韩艺,你可别将这无间道弄得亲密无间,你是加入了我们的阵营,你别忘记自己的身份。又道:“还有一事,老夫希望你能够注意一下。”
韩艺道:“什么事?”
长孙无忌道:“就是关于此次大考录用一事………。”
韩艺正欲解释,长孙无忌抬手阻止了他,道:“我知道你的难处,但是老夫总觉得这事有些不简单,你们说不定都只是被他人利用,这事你一定得留心,不可大意。”
韩艺显得有些困惑,这事很明显,李义府要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他也是如此,就大家一起狼狈为奸,谁也别说谁,可见长孙无忌似乎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于是点头道:“我知道了。”
之后,二人又商量如何借刀杀人,这个不需要韩艺出面,长孙无忌足以轻松搞定,毕竟他可是当了三十年的宰相,想让一个消息传到一个人的耳朵里面,那真不过是举手之劳。
谈完之后,韩艺就回窑洞那边去了,但是第二日一早就回去了,毕竟他知道将会有事情发生。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这“刀”好使
这真得是事在人为啊!
为什么韩艺对于此事,会显得如此的无所适从,就是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李义府会干出这种事来,由此可见,他还是低估了李义府这爆发富的心态。
李义府不仅是吃相难看,而且还得意忘形,智商都快接近负数了。
对于长孙无忌而言,借刀杀人也是最佳的手段,就凭他在朝中的人脉,以及他多年来的经验,想要让这个消息准确无误传到杜正伦那里,这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但如果要动中书令的话,这动作一定要非常迅速,决计不能犹豫,那很可能会打草惊蛇,导致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作为宰相而言,李义府也有能力将这一切都给抹去。
长孙无忌明白这个道理,那杜正伦就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已是二更时分。
咚咚咚!
大理寺牢狱门外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敲门声,因为大理寺的特殊性,总会有人在此值班的。
当值班人员打开大门时,一看杜正伦穿着紫袍阴沉着脸站在外面,吓得当即清醒过来,“小人参见中书令。”
杜正伦道:“将值班的官员通通叫去牢狱,哦,让他们带上犯人名单来。”说完他就往牢狱那边走去。
“是是是!”
那值班人员一看杜正伦这么严肃,吓得屁滚尿流,急忙忙跑去官衙。
因为中书令是有资格巡视牢狱的,毕竟是宰相。值班的官员,一听杜中书来了,而且是在这大半夜里,都顾不及穿好衣服,敞开着外衣就跑去到牢狱去了。
杜正伦拿着名单,带着一群大理寺的官吏,一个个点名。
“犯妇淳氏。”
杜正伦突然停在一间牢房门前,看着空荡荡的牢房,又再喊道“犯妇淳氏。”说话时,目光瞥向一旁的官员。
“小人不知!小人不知!”
那官员哆嗦了一下,直接跪了下来。
“好呀!好呀!”
杜正伦眼中闪过一抹喜色,他很早很早就看李义府不爽了,当然,李义府也是如此,二人明争暗斗,乐在其中,如今这么一个大好机会摆在他面前,这他如何会放过,嘴上却道:“这牢狱少了一名犯人,你们竟然不知,你还真是尽职尽责啊!来人啊!将这些人都给我拿下。其余人给我封锁这牢狱,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出。”
“喏!”
“中书令饶命啊,小人不知,小人真的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