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也是哈哈一笑,又问道:“那不知司空指得是何人?”
李绩道:“乃是独孤无月。”
“是无月啊!”李治一愣,不是那么惊讶,但也感到有些诧异。
李绩道:“老臣听刘仁愿说,我军临时组建水师能够海上大败百济水师,皆因独孤无月的谋略,但更令老臣感到欣慰的是,独孤无月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忍性,依老臣之见,将来必成大器。”
“无月,朕自小就认识,也知其本领,的确是一个可造之材啊!”
李治听得甚是开心,同时心里也下定决心,让独孤无月去训练水师,虽说独孤家一直流年不利,但是李治也渴望在武将集团培养出自己的班子来。
一直沉默的韩艺突然瞄了瞄,起身作揖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一小事禀报。”
李治一愣,道:“什么事?”
韩艺道:“王师凯旋,自然得犒赏三军,因此臣近两日查看了下关中地区土地簿,发现关中地区的良田已经是所剩无几,而且地方上一直都有土地兼并的情况出现,这对于我大唐军队而言,是一个隐患啊。”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
许敬宗、李义府一见韩艺开口,就觉得心烦意乱。因为他们完全猜不到韩艺又要搞什么把戏,这是没有征兆的,防不胜防。
兵部尚书任雅相稍稍点头道:“近年来逃兵役的人也是日益增多,虽然影响不大,但朝廷应该未雨绸缪才是。”
李治皱了皱眉,兴致有些减退,看向韩艺道:“那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韩艺道:“回禀陛下,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作为中原大国,又怎能将希望寄托于敌人自己堕落,这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臣觉得朝廷对于军队一定要重视,要给予军人足够的礼遇,至少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感受到朝廷心里记着他们,这样才能练就一支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来。”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后顾之忧
“理应如此!”
韩艺话音刚落,李绩就点头赞成。
李治目光快速的从李绩脸上掠过,又向韩艺道:“韩艺,你别老是话说一半,说吧,都说出来吧。”
这韩艺可是他的心腹,自从入朝以来,就属这厮提出的政策最多,李治哪能不了解他,肯定是有后续的。
“微臣遵命!”
韩艺还是不卑不吭,神色极其认真,道:“陛下,高句丽为何要灭新罗,臣以为是高句丽想稳住后方,消除这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图谋辽东地区。”说着他又向李绩道:“司空以为下官说得可对?”
李绩点点头道:“韩侍郎所言丝毫不差。”
他知道韩艺是在帮军方说话,那当然要给面子,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许敬宗听得纳闷了,道:“你这怎么又扯到高句丽上面了。”
“许侍中此言差矣,我要说得可不是高句丽,而是这后顾之忧。”韩艺道:“士兵在前线拼杀,心里最为记挂的一定是自己的妻儿,倘若家里不好,这士兵如何能够安心打仗,朝廷既然征召他们出征,臣觉得理应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这后顾之忧。”
李治听得是似懂非懂,这话有些理想化,道理当然是如此,那问题是朝廷也得有这个能耐去照顾他们,于是问道:“可如何解决这后顾之忧呢?”
李绩他们也是充满疑惑的望着韩艺。
“诚意。微臣认为最为关键的还是诚意,要让士兵感受到朝廷对于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知道朝廷一定会竭尽所能关心他们的家人,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下心来。”韩艺说着一顿,可见李治目光都快要杀人了,赶紧道:“陛下应该也知道,如今许多百姓都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昭仪学院,其实中间也包括一些军籍户。倘若陛下特许将士的后代能够上昭仪学院读书,那微臣以为军中将士一定会铭记陛下的恩情,也足以展现朝廷对于每个士兵的重视。”
李治听得眼中一亮,这主意挺不错啊!
李绩也是频频点头。
杜正伦道:“韩侍郎此策虽妙,可是我大唐数十万军籍户,若他们全部能够上学,这得建多少学院,又得招多少老师,朝廷只怕是力不从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