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自当是在问她,道:“臣妾认为倒是有两个上佳人选。”
“何人?”
“韩瑗和来济。”
“他们?”
李治愣了下,目光闪烁了几下,他心里当然也明白,武媚娘不喜欢韩瑗和来济。
“正是!”武媚娘一丝不苟的说道:“上回韩瑗为褚遂良求情,惹怒了陛下,虽然陛下已经不再责怪他们,但是他们可能自认为是负罪之身,因此他们二人在那之后在朝中鲜有发言,好似已经消失了,而且陛下也提拔了韩艺、杜正伦、李义府、许敬宗、韦思谦这些有才之士上来,他们待在三省反而显得有些多余了,但是臣妾以为他们二人皆是有才干之臣,与其让他们在三省慌度光阴,还不如让他们去西北尽情发挥他们的才能。”
李治道:“可是朕不得不考虑舅舅的感受。”
武媚娘道:“陛下,你还未理解臣妾的用心么,臣妾建议让韩瑗、来济去,是希望他们能够戴罪立功,到时再让他们回朝廷,陛下又可以名正言顺重用他们二人,若不洗去他们心里的负罪感,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为陛下分忧,太尉是能够明白陛下的一番苦心。况且西北边确实需要像韩瑗、来济这种人才,这不是贬,而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李治就还真被武媚娘给说动心了,事实也是如此,韩瑗、来济现在就跟一个公职人员一样,除了安抚长孙无忌,没有任何作用,哪怕李治想重要他们,李义府、许敬宗他们肯定不会答应,李治肯定是帮李义府和许敬宗的,让韩瑗、来济立些功劳回来,然后再重新安排他们的职务,这确实是一个不错得主意。
但是,一旦韩瑗、来济离开长安,那武媚娘是绝对不会让他们两个回来的,他一定要铲除这二人,他们虽然没有权力,但他们是长孙无忌的两面旗帜,而且他们底下的人都是有权力,张大象、高履行、吏部尚书唐临,还有军中,只要将他们拔掉,那关陇集团就群龙无首,等于是将长孙无忌左膀右臂都给砍了。
武媚娘是何许人也,她一听到这事,首先想到不是这事的本身,而是韩瑗和来济,其实这两事没有一点关系,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去,这就是政治家的思想。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以备不时之需
这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即便李治采纳了韩艺的建议,只要发动了战争,那么变数就会层出不穷,韩艺对此也是非常无奈。
但是韩艺始终认为吐蕃在这时候动手,肯定还是冲着西北地区去的,因为西北地区如今还未被大唐完全掌控,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外部势力入侵,而且也是吐蕃目前唯一可以扩张的地方,吐蕃很难迈过喜马拉雅山,去往印度地区扩张,陇右地区是唐朝的核心地带,全国百分之四十兵力都驻扎关中地区,守卫着长安,突破这里是非常困难得,大唐西南边的巴蜀之地路途险阻,易守难攻,进来估计就出不去了,唯有西北地区一马平川。
但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管李治最后的抉择是什么,韩艺只能面对。
如果发动战争,只要援助,势必会增加财政的支出,这也是李治非常担忧的地方。
身为户部侍郎的韩艺,觉得自己应该提早预备。
户部!
“韩侍郎,你来得正好,好像长运、万里已经研发出新得船只,并且分别于山东、关中两个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
张大象见正在休假的韩艺突然到来,立刻向韩艺汇报情况,他是知道高履行已经放权给韩艺,虽然他们都是户部侍郎,但也是有上下之分的。
韩艺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张大象见韩艺一点兴奋都没有,自当以为韩艺已经事先得知了,于是又道:“工部那边来人说,长运和万里已经在跟工部接洽,商谈招纳造船匠一事,但是工部尚书说这方面是由咱们户部负责,长运、万里已经来人找过你了。”
韩艺笑了一声,道:“让他们再等等,现在还不是谈判的最佳时机。”
张大象错愕道:“谈判的最佳时机?”
“就是我现在没有空与他们谈。”韩艺又道:“对了!麻烦你让人将陇右道和关内道的土地资料给我拿来,还找一些熟悉这些地方的人来。”
张大象一愣,道:“韩侍郎,出什么事了吗?”
韩艺道:“倒是没有出什么事,只是我想更好的规划土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张大象听得是煳里煳涂的,但见韩艺不愿多说,也就没有多问,立刻下去,吩咐人把陇右和关内道的地区土地资料给韩艺送了过去,另外又找来一些熟悉这些地方的官吏来帮助韩艺。
等到资料和人员到齐之后。韩艺将各地的税收情况放在自己面前,而土地资料则是分发给那些官员,然后朝?